數量性狀遺傳

[拼音]:Jinhuazhu

中國豬的地方品種。又名兩頭烏。產於浙江省東陽、義烏、金華等地,在該省其他地區和省外部分地區也有分佈。以早熟易肥、皮薄骨細、肉質優良、適於醃製火腿著稱。據金華縣出土的西晉陶豬和陶圈考證,早在1600多年前該地區養豬已較發達。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金華火腿獲得商品一等獎。為適應火腿加工業對豬的體型和腿部肉質的嚴格要求而進行的選種,促進了本品種的育成。

金華豬體型中等,耳下垂,頸粗短,背微凹,臀傾斜,肢蹄堅實,皮薄毛稀(見彩圖)。全身被毛中間白、兩頭(頭頸、臀尾)黑。成年公豬平均體重80~110千克,母豬75~100千克。乳頭多為8對。性成熟早,5月齡能配種繁殖,但生產上多在7月齡、體重50千克左右時初配。育仔能力強,經產豬每胎產仔13頭以上,斷乳育成11頭左右,窩重90~ 130千克。母豬繁殖利用年限多為6年,高者達10年以上。生長較慢, 性溫馴。7~8月齡、體重70~75千克時為屠宰適期。胴體瘦肉率40~45%。以金華豬作母本與外來品種豬雜交所得的二元和三元雜種豬,均表現較高的雜種優勢,瘦肉率明顯提高。

參考文章

金華豬皮革的浸灰工藝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