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櫟
[拼音]:xiaomai xijiangchong
[英文]:wheat blossom midge
昆蟲綱雙翅目(Diptera)癭蚊科(Cecidomyiidae)。以幼蟲銼吸小麥花器、子實的小型昆蟲。為世界性重要害蟲。在中國有麥紅吸漿蟲(Sitodiplosis mosellana)和麥黃吸漿蟲(Contarinia tritici)。麥紅吸漿蟲主要分佈在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平原低溼地區;麥黃吸漿蟲分佈在高原地區的高山多雨地帶。在高原地區的河谷地帶兩種常混合發生。在歐、亞小麥產區也常兩種混合發生,北美則僅有麥紅吸漿蟲。寄主植物有小麥、大麥、青稞、黑麥和燕麥等。幼蟲從穎縫蛀入為害花器、子實,造成麥粒不實。
特徵
麥紅吸漿蟲成蟲體長2~2.5毫米,翅展約5毫米,體橘紅色,觸角14節,雄蟲每節中部收縮使各節呈葫蘆結狀,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長環狀毛。雌蟲觸角呈念珠狀,上生一圈短環狀毛。老熟幼蟲體長3~3.5毫米,橙紅色,扁紡錘形。前胸腹面的“Y”形劍骨片前端分叉較深,體末節端部有四個突起(見彩圖)。麥黃吸漿蟲成蟲體薑黃色。老熟幼蟲體長一般 2.5毫米左右,薑黃色,劍骨片前端分叉較淺,體末節端部僅有兩個突起。
生活史和習性
麥紅吸漿蟲一般每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圓繭越冬。第二年春季土溫上升至10℃左右時,越冬幼蟲破圓繭上升土表結長繭。當土溫繼續上升至15℃時,適逢小麥孕穗期,幼蟲便在繭內化蛹。如溫度不適且又幹旱,幼蟲重返土壤深處結圓繭休眠,來年再上升土表。成蟲羽化出土,正值小麥抽穗期,多飛往尚未揚花的麥穗上,在穎殼內外穎縫隙間產卵。幼蟲孵化後便侵入穎殼內,銼吸取食。老熟後如遇雨水就從穎殼內爬出,彈落入土,在表土下7~20釐米處結圓繭越夏越冬。麥黃吸漿蟲年發生代數和生活習性與麥紅吸漿蟲相似。
發生和防治
雨水及土壤溫、溼度對小麥吸漿蟲的發生影響很大。小麥拔節、抽穗揚花前後雨水多、土壤潮溼,有利於越冬幼蟲上升表土化蛹、羽化和幼蟲入侵為害;小麥乳熟後、收穫前雨水多,幼蟲就能順利入土。夏季高溫是越夏幼蟲死亡的主要原因。天敵以寄生蜂為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包括選用抗蟲品種;因地制宜實行稻麥輪作;施用藥劑進行土壤處理和在成蟲初發期噴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