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

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

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1

  這個印在日元上的國民大作家,大概以貓作為攝像頭全程記錄了苦沙彌這一干人等叨逼叨逼的全過程。與其說是我是貓,不如說我是攝像頭。

  看了十幾個小時的文字直播。

  小說裡知識分子之間聊天時那種氣質,大量的“旁徵博引”的讓你措手不及。準確來說這本我是貓的小說,夏目漱石在書裡過了把癮,把自己對社會、哲學、世俗等等的看法都在書裡以一種氣呼呼的知識分子形象表達、發洩、反思。大概迷亭先生、水島寒月、越智東風、八木獨仙,他們大概都是位乖戾的牡蠣先生,反反覆覆在腦海裡左右互搏的分裂化身,其實就是夏目漱石的思想隨筆。

  嗯,說起乖戾的牡蠣先生。其實這個設定,是可愛的,是理想的,一定程度上是社會要將他們“飼養”起來的。

  憤世嫉俗的內心,就像這牡蠣一樣,裡面柔軟而脆弱。

  而這柔軟而脆弱的如是社會的良心,唯有用憤世嫉俗,這看起來的作為不那麼好看的外殼,保護自己。“對我家主人來說,倘若對方說自己是博士或大學教授的話,他會非常恭敬的,奇怪的是,對實業家們的尊敬度卻極低”,應該這樣來說,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酸”的本味,孑然一身也只剩下名譽和尊敬,這僅僅剩下的也要與他人平分,內心自然是個中滋味。

  最後,在劃個重點,夏目漱石這個中年大叔,應該是我們熟悉的日作家裡面顏值最高的了,印在了1984年版的日元上。

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2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以貓的視角觀察了這個世界,並寫下了奇文《我是貓》。

  寒假拜讀後,感觸良多。貓公的確是了不起,很多複雜的事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大概就是作為一隻貓的好處吧。

  書中以貓的視角觀察了英語入門教師苦沙彌的世界,主要描寫了苦沙彌和他的幾個朋友。

  苦沙彌大概就代表了作者本人。因為這本書的主人公貓公的原形正是某天闖入漱石家中的'小貓。書中的苦沙彌是個患有嚴重胃病的暴躁教師。他十分清貧,別人找他的家時都可以說“找那個房上有茅草的屋子就對了”。他其實很渴望金錢,但又看不起實業家賺錢的很多陰險手段。所以只能一直清貧。有一次因為招惹了實業家夫人,於是遭到實業家手下的走狗的無盡的困擾。這個角色我認為類似於中國目前的“憤青”。自己什麼也沒有,亦看不起其他任何人,是一種典型的病態心理。

  美學家迷亭是苦沙彌的朋友之一。這個人非常有個性,嘴裡從沒有正經,胡謅八扯是家常便飯。他以捉弄別人為樂,玩世不恭是他對人生的態度。整本書都有他的很重的戲份,可到最後我仍然沒有讀懂這個人。寓意過於深奧,只好略過不表。

  理學士寒月則是標準的書呆子。他為了做博士會去研究“吊頸學”“紫外線對青蛙眼珠的影響”等等荒唐的學科。為了研究青蛙眼球去磨玻璃球,吹毛求疵的去追求完美球體,最後只是浪費了大好青春。迷亭問他什麼時候磨好,他居然會回答“快的話得10年,慢的話大概要20年”。真的是迂腐的可愛了。

  哲學家八木獨仙則又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他的哲學除了兩個瘋子懂外,其他人全都認為是笑談。我初看他的哲學還感覺有理,哪知越到後面越感覺不對。他只陷入了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另外提一下,他的徒弟之一。

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3

  作者以貓眼寫人類社會,使小說得以撇開一定的社會成見,以其充滿離奇的想象,鞭撻和嘲諷當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小貓寄居的房屋裡住著一個奇怪的主人,他喜歡拿著一堆晦澀難懂的書籍假裝欣賞;嘗試過詩歌、繪畫等高雅藝術卻失敗;社交面極窄,左鄰右里的關係都處理不好;作為英語初級教師也普普通通;他的性格固執、暴躁,卻也有讀書人的迂腐、怯懦。苦沙彌深受胃病所擾,與妻兒子女的關係不慍不火,由於身居陋室而又自命不凡,因此被街坊稱為“本世紀難得一見的怪人”。

  貓兒正是在對主人家為數不多的訪客的觀察和主人如何處理與外界的衝突中形成了對社會的看法。理所當然,苦沙彌所交往的都是些知識分子同學:喜愛胡謅八扯但又有一定文學素養的迷亭先生;文質彬彬,痴情藝術卻糾纏於戀愛的理學士水島寒月;話語中帶有出家人的迷幻與飄逸,但卻過分關注自我的八角獨仙:和主人一樣,他們都是在人格中充滿矛盾的讀書人。

  放在明治維新的大背景中看,小說反映了在世風日下、人人追名逐利的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無奈與彷徨。當時日本人的價值觀正經受著西方的衝擊:一方面,追求學問還是追求名利的問題考驗著他們;另一方面,社會上富人的種種現象又刺激和嘲諷著他們。於是,他們各自形成了各自的獨特性格:主人鄙視實業家,在自己的空間裡固執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迷亭先生在不斷地與他人胡扯聊天中得到解脫;寒月想娶實業家金田先生的女兒,但終究未能如願;獨仙先生似乎深得東方哲學觀的深邃,要求自己以“消極”的方式修養心靈。

  如果聯絡夏目漱石先生的個人經歷來看,這幾個在大變革環境中艱難度日的文人何似他本身呢?也許書中諸位的性格正是反映了夏目漱石內心微妙的各個方面吧。他本人幼年不幸被生父拋棄,正像小貓一出生就煢煢獨立一樣;而晚年死於胃潰瘍,就如小說中女主人說苦沙彌“終將死於胃病”;而對東方人生觀的理解與嚮往,他又與獨仙先生有幾番神似。

  “一定的社會意識反映著一定的社會存在”。在經受西方思想的洗禮中,總有些敏銳的心靈憂慮著他們眼前所見到的,惋惜著他們背後所失去的。夏目漱石先生的早逝是我們的不幸,但他所遺留下來的文學瑰寶,卻為一代又一代人所誦讀、讚賞。

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4

  《我是貓》是一部正宗的日本小說,由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著。此書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的心理。

  本書中的貓飽經滄桑,受盡煎熬,最後死於水缸之中。其實,在生活,飽受折磨最後死在人類手中的小動物,還有很多。

  一次,從學校回來之時,剛經過醫院門口,就見到了一大群人圍成一個小圈,似乎在圍觀什麼。愛湊熱鬧的我擋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擠進去看了看究竟。這一看,我驚呆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兒來。地上躺著一隻慘死的貓,毛髮呈棕色,部分已被鮮血染紅。它四肢是舒展狀態,前爪似乎在求救。最可怕的,也是讓我呆住的理由――貓兒的右眼球竟掉了出來,與眼眶透過小小的血管連線著,藕斷絲連。這場景,至今回想起來還覺得可怕。

  一次,也是在夕陽落山之時,我從尚未施工的那塊空地走回家。剛到半途,忽聞“喵——喵”之聲,想了想,也沒在意,繼續向前走。正當快要走出空地之時,又傳來聲“喵――喵”。我思索著:好像是隻貓兒的叫聲。於是,我便踏上了尋貓之路。大約花了4分鐘,我透過判斷聲源的方法,找出了貓的確切位置。咋眼一瞧,全身黑不溜秋的,眼裡堆滿了眼屎,髒兮兮的。我見它又髒又臭又難看,便沒管它,回了家。這件事,便成了我的遺憾。

  想一下,竟有這麼多的動物慘死在人類手裡,人類是否該好好反省反省了呢?

夏目漱石《我是貓》閱讀筆記5

  《我是貓》是一部敘事非常平緩的小說,它的敘事節奏讓我想起曹雪芹的《紅樓夢》。如果你喜歡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我想你也會喜歡這部小說。如果你喜歡《指環王》而又對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無感,很可能會看不下去這部小說,會覺得它枯燥、絮叨。還有一種,如果你喜歡黑澤明的電影,喜歡在小說等藝術作品中尋找深刻,獲得靈魂的洗滌昇華,我覺得,也會看不下去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以第一視覺與全知視覺交錯進行敘述,迷亭、寒月、獨仙等人物逐一登門拜訪男主人家,並與之談論,或談時政,或談社會,或談文學典故,最後來一個大團聚,並以貓的溺死收尾。小說中沒有吸引人的情節,沒有深刻的人性揭露,但有對社會、對人性的批評,如“展望當今世界那些所謂‘大有作為’的人士,除了撒謊騙人,暗下毒手殘害人,虛張聲勢嚇唬人,以及設下圈套陷害人之外,似乎沒什麼其他能耐了。連中學裡的那些少年們也照貓畫虎,錯誤地以為不這樣就吃不開,只有揚揚得意地幹那種本應臉紅的勾當,才稱得上是未來的紳士。這哪裡是什麼‘有能耐的人’,簡直是一幫無賴。”如此這般夾雜著作者觀點的直白批評,在小說中也不止一處,然而並不多,更多時候,小說都在平淡地“拉家常”。

  有人問李健:“什麼是好的音樂?”李健回答說:“能夠感動你的音樂就是好的音樂。”我覺得小說也可以這樣子看待,不過還有一種小說就是能夠讓你覺得,小說居然還能夠這樣寫。讓你感覺佩服的小說,也是好小說。比如《我是貓》這部小說,它沒有感動我,但讓我非常敬佩。據柄谷行人所說,夏目漱石是一位反對西化,主張復古的小說家。而他的這種主張在《我是貓》中有明顯的表達如“西方文明也許是積極的、進取的,但實際上是那些一生都不知足的人們創造出來的文明。相比之下,日本文明並不透過改變外界事物來求得滿足。日本和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日本文明是在‘不許從根本改變周圍環境’這一前提下發展起來的。”除此之外,他還在小說中大量引用日本的俳句、能劇等傳統文化元素,甚至也引用不少中國的古典詩詞,使得整部小說極具日本特色與東方情懷。

  夏目漱石的這部小說,即便放到當時的日本,其淵博的文化水平也是少有人寫得出來的,故而能夠一鳴驚人。《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成名作,他寫出來時才三十多歲,《心》則是他後期的傑作。《心》是很現代的作品,講求深刻性,探究人的心。這樣的作品固然好,但似乎進入了現代社會,這樣的作品有點氾濫,而像《我是貓》這種作品則極少見,套用侯孝賢最近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現在很少人這樣子寫小說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