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流時線

[拼音]:zhuma

[英文]:ramie

蕁麻科苧麻屬植物的纖維。苧麻分白葉種和綠葉種兩種,白葉種葉背有白色茸毛,綠葉種葉背無白色茸毛。白葉種原產地是中國,綠葉種原產地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白葉種的產量、質量都比較好。苧麻用途廣泛,經濟價值很高,在工業上用於製造帆布、繩索、漁網、水龍帶、鞋線、濾布、篷帳、皮帶尺、紡織用彈性針布的底布及軍用品。用苧麻的短纖維(精梳落麻)或麻絨可製作高階紙張,用於印製鈔票和證券,也可用作無紡織布做拋光砂輪布、貼牆布和塑料地毯底布,還可與其他纖維混紡織制服裝用布。苧麻吸水快,乾燥也快,透氣性好,是夏季衣著的優良原料。與滌綸混紡60公支以上高支紗織成麻滌布,縫製夏季衣服,有質輕、涼爽、挺刮、不貼身、透氣性好、便於洗滌等特點。純麻布和棉麻交織布為抽紗、刺繡工藝品的優良用布。苧麻抽紗檯布、餐巾、窗簾、床罩等,是人們喜愛的日用工藝品。

產地分佈和產量

苧麻產於北緯47度至南緯40度之間。產量以中國為最多,巴西、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印度、朝鮮等國次之,美國和蘇聯南部也有種植。中國苧麻的產地分佈在北緯19~39度之間的廣大地區,主要產區在長江流域,產量以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廣西、江西等省較多。中國在1925~1936年間每年產量約10萬噸,最高達12.2萬噸,佔當時世界產量的80%以上。60年代以來年產在2.5萬噸左右,1981年收購量為4.75萬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巴西產量僅次於中國,1974年為2.54萬噸,1978年為1.6萬噸。

收割和剝製

苧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年齡可達10~30年。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可收割三次,第1次生長期約90天,稱頭麻;第2次約50天,稱二麻;第3次約70天,在9月下旬至10月收割,稱三麻。在廣東南部地區每年可收割4~5次;東南亞各國收割次數更多。

苧麻纖維是初生韌皮纖維,存在於麻莖的初生韌皮部內。收割的及時性對剝皮和刮青工作,以至麻纖維的質量和產量都有影響。麻皮自莖上剝下後,颳去表皮(刮青),晒乾或烘乾後成絲狀或片狀的原麻(生麻),即商品苧麻。剝皮和刮青在中國仍用簡單器具手工操作,而且季節性強,勞動量較集中。巴西等國已有用機械處理麻莖的。

苧麻的質量因產地、品種、收割期不同和剝製好壞而差異很大,纖維的長度、細度、含膠量和含雜量都不相同。原麻品質分等分級尚無統一的標準。中國以品質定等,以長度定級,共分3等,每等分5級,而鑑定品質則以剝製刮青的加工質量和含雜數量為主要依據。

原麻的化學成分因地區、育種、收割時間、剝製加工等原因而有所不同,一般含纖維素65~75%,其餘為伴生的膠質等,包括果膠4~5%,半纖維素14~16%,木質素0.8~1.5%,脂蠟質0.5~1%,水溶物4~8%等。

苧麻脫膠

一般採用化學方法。原麻經過煮練,再經洗、捶、漂等作用而除去膠質。脫膠的優劣顯著影響纖維的品質。脫膠後的纖維稱為精幹麻,是潔白而光澤好的優良紡織纖維。精幹麻所含有的剩餘膠質(殘膠)一般要求在2%以下。在日本有采用水理機的方法,先使纖維連線成帶狀再進行化學脫膠,以提高工效和精幹麻的質量。

纖維結構

苧麻纖維是單細胞,兩端封閉,中部粗,兩頭細,內有中腔,呈長帶狀。纖維長度20~250毫米,平均約60毫米,最長可達550毫米,為麻類纖維中較長者。纖維無扭曲,表面有節。節的形狀有兩種,一為裂節,節的表面裂開;二為紋節,表面不裂開,外觀如樹節。纖維的橫截面呈橢圓形或扁圓形(見下頁圖)。平均寬度約40微米,細度一般為4~8旦(1100~2200公支)。在整株苧麻中,纖維細度又因部位不同而異:根部最粗,中部次之,梢部最細。根部比梢部粗約34%,中部比梢部約粗21%。細胞壁厚度約10微米。在橫截面上細胞壁較厚,上有一圈圈同心圓狀的輪紋,輪紋厚度約0.4微米。每層輪紋由原纖層組成。原纖層是由許多平行排列的原纖以螺旋狀纏繞而成。原纖直徑為0.25~0.4微米,各層螺旋方向均為S型。螺旋角經實測,中國苧麻為8°15′。這表明苧麻原纖的方向與苧麻纖維的軸線方向相當一致。取向度為79±8%,結晶度為90%左右,雙折射率為0.057~0.068。因此,纖維強度很高,剛性大,伸長小,彈性差,製成的織物挺刮滑爽。

物理效能

苧麻纖維的斷裂強度為7~8克力/旦,變異係數為40%左右;斷裂伸長率為3~4%,變異係數為23%左右。楊氏模量為200克力/旦,1%定伸長的彈性恢復率為60%。苧麻纖維的斷裂伸長率較小而彈性恢復率也較低,因此純苧麻製品彈性差,不耐磨,織物堅牢度不高,折皺回覆效能很差。又因纖維的剛度大,在成紗中容易形成較多毛羽,因而實用價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改善這些缺點,可對苧麻纖維進行各種變性處理。比較成熟的方法有磺化法和鹼法,其中鹼法變性因工藝較為簡單,成本較低,有的工廠已採用這種方法織制較高階的純麻和滌麻織物。

化學效能

苧麻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因此它的化學性質與其他纖維素纖維相同。其特點是不耐酸,特別是在強無機酸作用下最終會分解為α-葡萄糖,可溶解於濃的硫酸、鹽酸和磷酸中。對鹼較穩定,在氫氧化鈉溶液(如160克/升)中纖維膨潤而生成鹼纖維素。在氧化劑作用下易被氧化。能溶解於銅氨或銅乙二胺溶液中。耐熱性較差,在120℃下5小時變黃,150℃分解。苧麻纖維耐水洗滌,經40次用5%肥皂和5%純鹼洗滌後,其抗伸強度的保留率達93%。吸溼放溼效能很好,在飽和蒸汽中苧麻織物平均每小時的吸溼率為9.91%(棉為9.63%)。苧麻織物浸水吸溼後經3.5小時即可陰乾(棉織物需要6小時),標準回潮率為12%。苧麻的透氣效能也好。苧麻纖維耐海水的浸蝕,抗黴和防蛀效能較好。(見彩圖)

參考文章

苧麻播種育苗的技術要點是什麼?經濟作物苧麻的傳統用途紡織上是如何利用的?經濟作物種植苧麻對自然條件有何要求?經濟作物苧麻栽培中如何施肥才能獲得高產?經濟作物苧麻排灌技術要點有哪些?經濟作物如何防治苧麻赤蛺蝶?經濟作物如何防治苧麻田草害?經濟作物如何建設高產穩產苧麻園?經濟作物苧麻嫩梢扦插繁殖苗如何管理?經濟作物苧麻幼苗移栽前應滿足哪些條件?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