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花

藥材名稱:血餘炭

名稱出處:《別錄》

概況

異名:發髲(《本經》),亂髮(《金匱要略》)。

基源:為人的頭髮。

原動物:人Homo sapieus Linnaeus

歷史:血餘始載於《別錄》,《綱目》列於人部,並謂“發者血之餘,……今方家呼發為血餘,蓋本此義也。”現今血餘不直接入藥,須洗淨煅炭後用,故名“血餘炭”。

生藥

採集:收集人發,用鹼水洗淨油垢,清水漂淨後晒乾。

鑑別:本品呈不規則塊狀,大小不等,烏黑色,有光澤,表面具多數細孔,似海綿狀,質輕鬆易碎,有焦臭氣,味苦。以質輕、有光澤、不枯焦、無焦臭味者為佳。

加工炮製:取淨血餘置煅鍋內,上面蓋一個口徑較小的鍋,兩鍋接合處用鹽泥封固,上壓重物。蓋鍋底部貼一白紙條,或放幾粒大米,用武火加熱,煅至白紙或大米呈焦黃色為度,離火,待涼後取出,剁成小塊。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血餘成分是一種優角蛋白(Eukeratin)和黑色素(Melanin)。

血餘炮製成血餘炭,灰分中含金屬元素有Ca、Na、K、Zn、Cu、Fe、Mn、As。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