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廠建築

[拼音]:tielu zhanchang jianzhuwu

[英文]:structures at railway yards and terminals

設在站場內用於鐵路運輸生產和各種技術作業的建築物,有用於客、貨運輸的天橋、地道、站臺、雨棚等,有用於機車車輛整備檢修作業的檢查坑、灰坑、水塔、水鶴、給砂裝置、給煤裝置、站場照明燈橋等。

天橋

在鐵路站場的站臺間,為旅客和行人跨越股道修建的橋樑建築物。天橋一般設定在旅客人數較多的通過式大、中車站上,或設在通路經常被通過列車、停站列車或調車車列所佔用的車站上。

天橋形式有露天式和棚蓋式,後者又分為敞開式和封閉式兩種。天橋有木、鋼、鋼筋混凝土和圬工結構,一般採用鋼、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並採用裝配式構件。天橋由跨越結構、支架、斜道三部分組成。斜道又分斜梯和斜坡道兩種。

天橋寬度一般不小於3.0米,斜道寬度宜與橋面同寬,如通往站臺有二個斜梯時,每個斜梯的寬度也不應小於2.5米。

地道

鐵路車站內穿越站臺間軌道的地下通道,設在旅客眾多、運輸繁忙的車站內。有的車站除設有旅客人行地道外,還因行包、郵件數量很多,而設有行包、郵件地道。

地道有鋼筋混凝土箱形框架、蓋板箱涵等結構形式。地下水位高的車站採用箱形框架為宜。地道由洞身、出口通道、入口通道三部分組成。出、入口通道可採用斜梯、斜坡道或自動扶梯。為避免雨雪侵入地道,一般在出入口處設定雨棚。旅客人行地道淨空不低於2.5米,行包、郵件地道不低於 3米。洞身和出入口通道的寬度同人行天橋。地道與天橋比具有行走高程小,流程短,便於疏散旅客,佔用站臺面積小,不影響站場內對行車訊號的瞭望等優點。當站房和站前廣場低於線路時,宜採用地道。缺點是施工、維修較困難,造價相對較高。

站臺

車站內供旅客上、下車或裝卸貨物用的平臺,分旅客站臺和貨物站臺兩種。

旅客站臺

為旅客上、下車及行包、郵件裝卸和搬運而設定的站臺。按站臺位置和線路配置的關係可分為基本站臺、中間站臺、分配站臺。在通過式車站上,緊靠站房一側的站臺為基本站臺;設於線路中間的為中間站臺;在盡頭式車站上,聯絡各中間站臺的為分配站臺。按站臺面高出相鄰線路軌頂面的高度(其高度應考慮車廂階梯踏步高度或車廂地板面高度,以及相鄰線路是否通過超限列車等條件來確定),又可分為低站臺、一般站臺和高站臺。目前規定站臺面比相鄰線路軌頂面高300毫米為低站臺,高500毫米為一般站臺,高1100毫米為高站臺。

旅客站臺長度一般為400~500米;用於短途和市郊旅客列車的站臺,應按停靠的列車實際長度確定,一般不短於300米;客流量較小的車站,可適當減短。站臺寬度應不小於 6米。站臺由站臺牆和站臺面組成。站臺牆材料應就地取材,可採用磚、石、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等。站臺面可根據客運需要採用不同標準。

貨物站臺

供貨物列車到發、中轉、換裝、存放貨物需要而設定的站臺。貨物站臺有普通貨物站臺、辦理零擔中轉作業的站臺。普通貨物站臺邊緣頂面高出軌頂面 1.1米。辦理零擔中轉作業的站臺長度和寬度應根據作業量、取送車長度、貨物中轉範圍、裝卸作業過程和採用的裝卸機械型別確定。為裝卸散裝貨物,可結合地形修建高出軌頂面1.1米以上的站臺。

雨棚

按用途可分為旅客站臺雨棚、貨物站臺雨棚。

旅客站臺雨棚

車站為使上、下車旅客免受日晒、雨淋而設定的雨棚,一般設定在多雨地區,以及客流量較大且一次上、下車旅客人數較多的車站。旅客站臺雨棚主體結構的建築材料有木、鋼、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等,棚面材料有石棉瓦、瓦壟鐵、鋼筋混凝土板等。雨棚外形除殼體外,一般做成“Y”形或“YY”形,這種形式既能同鐵路建築接近限界輪廓相吻合,又可降低立柱的高度。雨棚寬度一般與站臺基本一致。雨棚長度一般為100~250米;在大型客運站上,應設定與站臺等長的雨棚。雨棚高度,其簷口距鄰靠線路軌面的高度,應符合建築限界要求。

貨物站臺雨棚

車站為使存放的貨物不受日晒、雨雪等天氣條件影響而設定的雨棚。分站臺式和跨線式兩種。站臺式雨棚主體結構及棚面材料同旅客站臺雨棚。跨線式雨棚是內部佈置有裝卸線的雨棚,一般設定在多雨雪和裝卸作業量較大的車站。

檢查坑

按用途可分為機車檢查坑與車輛檢查坑。

機車檢查坑

是對機車走行部和車架進行檢修、注油的建築物。設於機務段車庫或整備場。視機車牽引型別不同分有蒸汽、電力、柴油機車檢查坑。中國鐵路的蒸汽機車檢查坑寬為1.1米,深為1.0米;柴油機車和電力機車檢查坑寬為1.33米,深為1.0米。檢查坑長度是根據機車型別、檢修及整備等作業的技術要求確定,一般為20~36米。

車輛檢查坑

分為客車段油漆庫線檢查坑和整備線檢查坑兩種。前者是為了進行客車底架和轉向架油漆而設定的,坑寬為1.1米,深為0.5米,長為25米。有的油漆庫線為了適應更多型別車輛檢修,設有全庫通長坑,在區域性檢查坑上蓋有蓋板。整備線檢查坑是在整備線上,為客車下部配件進行檢修而設定的。可設通長或區域性檢查坑,坑寬為0.9米,深為0.5~0.7米。檢查坑內必須設定排水溝,以免積水。

灰坑

為蒸汽機車整備作業排放爐灰而設的低於軌道的建築物,一般設定在機務本段、折返段、折返點的整備場,以及機車行駛於長牽引交路時的上水站、中間站清爐地點。灰坑內設有排水、集水及沉碴設施。為避免坑壁受機車爐灰的高溫或冰凍等影響,坑內壁應鑲耐火磚,或採取其他耐火措施。如果灰坑兼做檢查坑使用時,其坑寬、深度與蒸汽機車檢查坑相同。

水塔

供應鐵路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架空儲水裝置,又稱高位水箱,設於樞紐站、機務段、折返段和中間給水站等機車上水的地區。水塔由基礎、支承結構、水箱三部分組成。塔中設有升降、照明、防雷、水位表示等裝置。水塔設有揚水管和配水管,並與給水管網相連通。水塔有效高度取決於管網中所需要的水壓,水箱的有效容積取決於用水量的變化情況。水塔的建築材料可用木、鋼、磚、鋼絲網水泥、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等,大容量的水塔多采用預應力混凝土建造。

水鶴

鐵路上供蒸汽機車上水的一種裝置。通常在機務段的兩個並列灰坑的兩端各設一個,以保證機車清灰時,煤水車無論靠近那一端都能上水,並能同時為兩臺清灰機車上水。水鶴也可設於機務段出口處的機車待班線上,以便待班機車補水。在中間給水站到發線兩端也需設定水鶴。水鶴由支座、管柱、臂管、漏斗等組成。上水時轉動臂管使漏斗對準機車上水口。

給砂裝置

在機車執行中,為增加機車車輪與鋼軌間的摩擦力,需向軌面撒砂,以利機車起動和運轉。為了向機車供給砂粒而設定的裝置,通常稱給砂裝置,包括貯砂場、幹砂室及向機車給砂裝置等。

幹砂室距相鄰線路中心一般不少於 3米。多雨、雪地區和用砂量大的機務段,可用機械幹砂;乾旱地區應儘量利用自然幹砂。晒砂場多用混凝土地坪。

向機車給砂按給砂方式可分為人力給砂及風力給砂。每日給砂量達1立方米以上時,可採用風力給砂裝置。風力給砂裝置包括給砂塔風力上砂裝置及輸砂管道。給砂塔由配砂罐和砂罐架組成,鋼製配砂罐供貯砂用,下端設有扇形閥及出砂管,幹砂經出砂管自行流入機車砂箱內,砂罐架用以支承和架高配砂罐,其製造材料可用鋼和鋼筋混凝土。

給煤裝置

向蒸汽機車提供燃料煤的裝置,是蒸汽機車整備的一部分。給煤用煤臺、皮帶輸送機和抓煤機。煤臺的寬度有4米、6米、8米三種。此外,還有單側或雙側給煤之分。煤臺長度根據所需要存煤量確定,有上砂作業者不應少於15米,一般按有效面積存煤0.85噸/米2計算(煤臺四周邊緣扣除0.3米作為走道外,均為有效面積)。煤臺高度按機車型別決定。皮帶輸送機可直接由地面向機車上煤,亦可作為向煤臺送煤之用。抓煤機可單獨使用或配合高架給煤鬥使用。

站場照明燈橋

為便於夜間機車檢查、車輛檢修和調車作業而設定的高架照明建築物。燈橋由橫樑、支柱和供維修用的裝置組成,多用型鋼製造。一般兩燈橋之間距離為400~500米。在燈橋橫樑上,每兩股道之間相反方向各設一盞高壓水銀燈,燈光平行股道照射,光線均勻,不會因停放車輛擋住光線而產生陰影。此外,高壓水銀燈具有足夠的照度,能滿足運輸、檢修等作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