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拓撲

[拼音]:Xuanzhi

[英文]:Xuan paper

中國傳統的手工紙之一。它和湖筆、徽墨、端硯一起被譽為文房四寶。宣紙以其質地柔韌、潔白平滑、細膩勻整和色澤耐久而著稱,是中國特有的毛筆書畫用紙。1000多年前,宣州府(今屬安徽)把本地出產的上等紙,作為貢品奉獻朝廷,宣紙因地得名。

史傳東漢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曾在宣州一帶以造紙為業。他在山澗中發現倒在溪水中的枯檀樹樹皮經水沖刷後又白又爛,取其為原料,造出的紙潔白、細膩。宣紙一詞的最早記載見於唐大中元年(847),張彥遠(約815~875)所著的《歷代名畫記》,載有“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表明至遲唐代時宣紙已廣為運用。另據涇縣《小嶺曹氏宗譜》記述,宣紙造紙術在唐代以後傳襲到唐姓、梅姓,宋末又由曹氏從南陵傳至涇縣小嶺,一直延續至今。

宣紙於1886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11年小嶺“曹鴻記”宣紙,在南洋國際勸業會博覽會上獲超等文牘獎。1915年小嶺“桃記”宣紙,選送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

宣紙的產地集中在安徽省涇縣一帶,專用的纖維原料充足,水質優異。宣紙的加工過程是:將韌皮纖維和禾本科莖稈纖維經過水泡浸漬、石灰髮酵、緩和蒸煮、日光漂白、石碓打漿、竹簾撈紙、榨帖炕焙等18道主要工序,100多項操作,費時300天抄造而成。其加工特點是:以溫和的方式,逐步剔除原料中的非纖維素雜質,而又儲存纖維大分子原有的結構形態。

宣紙紙質具有細密、光滑、綿韌、潔白、輕軟的特性。細密利於潤墨,能呈現筆墨層次;光滑利於運筆,能揮灑自如;綿韌利於筆墨皴擦和揭裱,耐搓拖;潔白利於顯現墨、色光彩,能經久不變;輕鬆利於加工、捲折、耐揉疊。宣紙不易蛀蝕,便於長期儲存。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文獻、書畫,多用宣紙,故史有“千年壽紙”之稱。

宣紙按原料、尺寸、厚度和加工不同,約有60多個品種。按原料成分分為特淨宣、淨皮宣和棉料宣等;按尺寸規格分為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丈二匹、丈六匹等;按紙的厚度分為單宣、夾宣、三層貢、四層貢等。歷史上還留傳下了一些特別的宣紙,如羅紋宣、金榜宣、白鹿宣、露皇宣等。

通常,可把宣紙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生宣,即生產的原紙,未經特別加工,直接使用。潤墨性好,吸水性強,紙面色澤經久不變。可用於中國畫、書法、裱裝等。另一類是熟宣(加工宣),即以生宣為底紙,經過浸礬膠、加米糊、染色、灑金、塗蠟等處理而成。以白色為主,吸水潤墨性較輕,多用於工筆書畫。久藏後,紙面會出現斑點(漏礬)。

宣紙除用於中國書畫外,還用於木版水印、摺扇扇面、沿印篆刻、中式信箋、仿古碑帖、民間剪紙和精製紙花等。

參考文章

宣紙廢水處理工藝執行控制條件的研究廢水治理宣紙的由來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