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高等教育
[拼音]:jin
[英文]:brocade
中國傳統高階多彩提花絲織物。古代有"織採為文"、“其價如金”之說,故名為錦。有采用重經組織經絲起花的經錦、採用重緯組織的緯錦、雙層組織的雙層錦等不同品種。它們的織造方法各不相同,生產工藝要求則都很高。
錦以精練染色的桑蠶絲為經緯原料,還常常使用各種金銀線。現代也有用人造絲等化學纖維原料的錦。主要作裝飾用料:室內裝飾如掛屏、 臺毯、 靠墊、床罩、被面等;服飾如領帶、腰帶、女式棉、夾襖以及少數民族袍服面料。中國的名錦有以經錦為代表的蜀錦、以妝花緞為代表的南京雲錦和蘇州宋錦。
錦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戰國、西漢以前流行以二色或三色經絲輪流顯花的經錦,包括區域性飾以掛經的掛經錦、具有立體效果的凸花錦和絨圈錦,如江陵馬山戰國墓與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實物。紋樣多以幾何形為基礎的禽獸雲氣等(見彩圖)。北朝至初唐出現一種經線分表經、裡經,緯線分夾緯和交織緯的斜紋經錦,如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對馬紋錦和團花紋錦。稍後,這種經錦又發展成經線分夾經和交織經(即後世的接結經),緯線分表緯和裡緯的緯錦。如新疆出土的豬頭紋錦和立鳥紋錦。這種緯錦常常採用聯珠紋。產生於宋代前後的宋錦開始採用不同花、地組織。典型宋錦以地經、地緯交織成經斜組織,接結經與紋緯交織成緯斜組織。宋錦在一區內採用兩種或更多的彩緯,並以“分割槽換色”的方法增加織物色彩。例如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一塊宋代八達暈錦,紋樣風格秀麗謹嚴、色彩素樸淡雅。金元之際流行以加金藝術為主體表現的織金錦,又稱為納石失。明清時期盛行以挖花回緯為主要顯花手段的重緯織物妝花緞。妝花緞的彩緯色彩多達30~40種,錦面的經、緯方向都有逐花異色的效果,是中國古代織錦最高水平的代表(見彩圖)。歷史上曾用多綜多躡機和束綜花樓機織錦。現代生產錦則用紋版提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