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交流換向器電動機

[拼音]:fencaici

[英文]:powder doped color decorated porcelain

一種用有粉質感的玻璃白顏料將彩料“粉化”成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配合纖秀線條裝飾的釉上彩瓷器。又稱軟彩瓷。中國景德鎮傳統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鎮釉上彩瓷中聲譽最高的產品。有陳設瓷、藝術瓷、禮品瓷和日用瓷等品種。

粉彩瓷始於中國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是在康熙五彩(即古彩,又稱硬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首先在宮廷內由御用瓷工匠創制生產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雍正年間(1723~1735),景德鎮粉彩瓷躍居釉上彩瓷器首位,出口至歐洲後,為歐美各國所器重,很快風行一時。這時期的粉彩瓷一反康熙年間器型風格的剛硬、挺秀,而以淳厚、靈巧見長。隨著琺琅料種類的豐富,在彩繪畫面某些部位採用了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國沒骨畫法渲染,降低烤燒溫度,使所用色料比前更多,更嬌豔。從此,景德鎮的民窯也開始大量生產粉彩瓷。乾隆年間(1736~1795),由於對粉彩瓷的倡導,出現了大量的精緻產品。其大件產品進寶圖雙耳花籃瓶高達744mm,體現了雍容博大、華貴端莊的時代風尚。粉彩瓷製造工藝的又一變革是使用透明度強的彩料。此外,錦地、藍地、黃地開光製作增多。所謂開光,又稱斗方、開窗,即在瓷器上畫滿圖案,僅在適當部位留有各種形狀的空白。乾隆後期至嘉慶中期(1776~1806),粉彩的圖案花紋漸趨繁縟,盛行紅地、綠地紋。以後每況愈下。

粉彩瓷色彩豐富,粉潤柔和,線條纖秀,畫面工整凸起,形象生動逼真,有中國畫的風格,給人一種高貴華麗、豔而不俗、細而不繁的美感。表現題材有人物、山水、動植物及各種圖案, 描繪技法有畫、 填、彩、洗(染)、扒、吹等。烤燒溫度為780~830℃。粉彩瓷有普通、中級、高階之分。普通粉彩有紅、黃、綠地洋蓮萬壽,邊腳、雙龍、八寶等。如藏、回族喜愛的龍碗,就是以這種粉彩邊腳雙龍畫面裝飾的。中級粉彩畫有各種簡單邊腳,即在瓷器的口部、肚部畫有料邊腳(黑色)、麻邊腳(紅色)或翠邊腳(藍色)等各色圖案邊,再在中部畫人物、山水、翎毛、花卉等。高階粉彩是重工邊腳,即在瓷器口部、肩部、腳部畫有精細多彩的圖案邊,如西法洋蓮邊腳、吊燈子舞洋蓮邊腳和西法洋蓮斗方,再在中間或斗方內,細畫各種複雜的人物、動物、山水等。

20世紀50年代以來,景德鎮的粉彩瓷在繼承優秀傳統技法和風格上,發展創造了落地粉彩,即彩繪中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用雪白調和顏料或覆蓋顏料的裝飾技法。後來,又打破了粉彩只能在白釉瓷胎上裝飾的單一局面,而根據題材、內容、立意、色彩、裝飾效果的需要,採取色釉、彩繪、雕刻、鬥彩等相結合的綜合的陶瓷器裝飾方法,使新的產品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