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薩克鐵路隧道

[拼音]:shengwu zhishu

[英文]:biotic index

運用數學方法求得的反映生物種群或群落結構的變化的數值,用以評價環境質量。

環境和生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環境質量因汙染或其他因素髮生變化,生物因適應能力的不同,在環境中的種類和數量也就隨之變化。後一種變化是環境質量的客觀反映。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在研究各種環境質量引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用以評價環境質量的生物指數,主要有:

貝克生物指數,W.M.貝克於1955年提出。這項指數根據生物對有機汙染物的耐性,把從取樣點採到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分成兩類。Ⅰ類是對有機物汙染缺乏耐性的(即敏感的)種類,Ⅱ類是對有機物汙染有中等程度耐性的(即不敏感的)種類。Ⅰ類和Ⅱ類動物種類數目分別以nΙ和n媺表示,則生物指數BI=2nΙ+n媺,計算的指數值為0,表示水體被有機物嚴重汙染,1~6為中等汙染,大於10為清潔水體。

日本津田鬆苗於1960、1964、1974年對貝克指數作了多次修改,提出不限於在取樣點採集,而是在擬評價的河段把各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儘量採到,再依貝克-津田生物指數公式I=2A+B進行計算。式中A為不耐汙種數;B為耐汙種數。所得數值0~5為嚴重汙染,6~10為中度汙染,11~19為較清潔,大於20為清潔水體。

古德奈特和惠特利有機汙染生物指數,是C.J.古德奈特和L.S.惠特利於1960年提出的。這項指數以顫蚓類個體數量佔整個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個體數量的百分比表示。所得指數值少於60%,表示水質良好;60~80%為中等有機汙染;大於80%為嚴重有機汙染。

特倫特生物指數根據 7個主要無脊椎動物類群對汙染敏感程度的順序和出現的動物類群總數劃分指數值為Ⅹ至Ⅰ(見表)。

錢德勒計分系統是根據底棲動物種類和個體數量等引數與汙染程度的關係,按多度大小對不同種類分別記分,再將各種類分數相加,以總分的高低評價水質。45分以下為重汙染,45~300分為中等汙染,300分以上為輕度汙染或無汙染。

此外,還有矽藻生物指數,藻類生物指數等。60年代以來,又發展了一類以群落中的優勢種為重點,通過測量群落結構來評價環境質量的生物種的多樣性指數。70年代以來,這種指數也歸入生物指數。

生物指數主要是水質的生物學引數,並不表示水質的直接數值。因此,應用時必須同生物學的其他指標結合起來,而且還要考慮地理、氣候、底質、水文以及水化學等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注意與物理、化學指標一起進行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參考書目

J.Cairns,Jr.& K.L. Dickson,Biologic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ASTM-STP-528,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1973.

V.Sladecek,System of WaterQuality from the Biological Point of View,Arch. Hydrobiol.Beih.Ergebn.Limnol.7,1-Ⅳ,1-218,Stuttgart,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