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情唯美詩句

1、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屈大均《秣陵》

2、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3、所賴今天子,漢道日休明。——範雲《效古詩》

4、愁損辭鄉去國人。——朱敦儒《採桑子·彭浪磯》

5、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柳宗元《詠三良》

6、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8、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秋瑾《對酒》

9、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孔夷《南浦·旅懷》

10、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屈原《國殤》

11、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12、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3、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14、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龔自珍《漫感》

15、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二礪》

16、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17、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隴西行》

18、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滿江紅》

19、無邊家國事,併入雙蛾翠。——秋瑾《菩薩蠻·寄女伴》

20、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21、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2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2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曲》

24、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

25、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26、幾回憶,故國蓴鱸,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27、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洪秀全《吟劍詩》

28、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審言《渡湘江》

29、梅似雪,柳如絲。——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30、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31、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三》

32、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李世民《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33、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34、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獄中題壁》

35、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許渾《咸陽城東樓》

36、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3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38、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遠》

39、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清平調·其三》

40、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41、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張祜《集靈臺·其一》

42、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43、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楊炎正《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44、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45、天相漢,民懷國。——史達祖《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4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7、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劉過《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48、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49、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寫懷》

50、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5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52、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53、埋沒錢塘歌吹裡,當年卻是皇都。——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裡》

54、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55、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56、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曹鬆《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57、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5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9、六朝舊事,一江流水,萬感天涯暮。——張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題陳氏山居》

60、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6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62、不惜羅襟搵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陰移改。——晁衝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6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子及其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