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穩性

[拼音]:chuanbo jiusheng

[英文]:life saving of ship

船舶乘員使用船上救生裝置救助落水人員,或在遭遇海難時按照救生部署棄船自救。廣義地說也包括救助他船或接受外來援救。

救生裝置

任何船舶都要按照國家船舶檢驗部門的規定,配置救生裝置。國際航行船舶要按照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有關規定配備救生裝置。主要的救生裝置有以下幾種。

救生艇

為船舶救生而設計製造的舟具。應急時它能載乘人員並有一定航進能力。按建造材料,救生艇可分為木質的、鋼質的、鋁合金的和塑料的。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增強玻璃纖維塑料艇,因其強度、彈性、防水和阻燃效能良好,且耐腐蝕,已逐步取代其他材料製造的救生艇。按推進動力,可分為機動的和非機動的。按結構形式,可分為開敞式的、封閉式的和全封閉式的。封閉式艇裝有頂篷,使乘員免受風吹、日晒和雨淋;全封閉式救生艇(圖1)裝有防水頂篷和空氣再生、艇外灑水等系統,可通過海上火區,為油船所必備。各種救生艇上均應備有足夠的屬具,一定數量的食品和淡水,以及訊號、通訊裝置,以便乘員能在海上作較長時間的停留,等待救援。此外,客船和貨船上還應配備一定數量的救助艇,用於救助遇難人員和集結水面脫險舟具。

救生筏

能供人員乘用但無自航能力的救生裝置。有傳統式和氣脹式兩種。傳統式救生筏為環狀金屬空氣浮箱,中央部分為筏底,可供乘員擱腳。氣脹式救生筏由橡膠錦綸布製成,使用時以壓縮空氣充脹成型,帶有篷罩,保護乘員免受傷害。氣脹式救生筏體積小,存放和使用方便,保護性好,已得到廣泛應用。救生筏內也備有一定數量的食品和淡水,供乘員在海上漂流待援使用。

救生圈

救助落水人員單人用的救生裝置,是由泡沫塑料或其他輕質材料製成的環狀浮體,外包色彩鮮明的布,四周有救生把手索,用時套在腋下,能使人直浮水中。救生圈上有自亮浮燈和煙霧訊號(圖2),

可指示落水人員的位置。

救生衣

供乘員個人穿著的救生裝置,可使人面部露出水面。分成人用和兒童用兩種。有的以塑料或木棉作為浮力材料(圖3),有的為充氣式的。穿救生衣的人在冷水中難以耐久。近年製成的保暖救生衣,可使穿著者在水中支援較長時間。

拋繩裝置

用來拋射細繩至他船或岸上,以便引渡、傳遞纜繩或直接施救的裝置,包括拋射火箭、火藥筒、拋射繩和拋繩器。拋繩器能將拋射繩射出230米以遠。

求救訊號裝置

船舶遇險求援時要發出各種煙、聲、光訊號。《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規定:船舶遇險時可以傳送紅星火箭、紅光降落傘火箭、紅光火焰訊號或橙聲煙霧訊號。除船舶應配備規定數量的訊號彈,每艘救生艇或救生筏上也應有適當的訊號裝置。紅星火箭是一種發射至300米高空後能發出紅色火星的訊號,發光強度在80000坎以上,持續時間不短於8秒。紅光降落傘火箭是一種槍射式或手持發射式高空訊號彈,發光強度30000坎,持續時間不短於40秒,以降落傘控制其下降速度不大於5米/秒。紅光火焰訊號是手持整體式訊號,點燃後發光強度不小於10000坎,持續時間不短於60秒。此外,還可通過無線電報發出“ SOS”莫爾斯電碼以及通過無線電話呼叫“Mayday”(法文Mayday意為“救我”)等。

落水人員營救

船上發現有人落水,應立即朝落水方向投去救生圈;夜間應投擲附有自亮浮燈的救生圈,使落水者得知救生圈的位置。大船應立即停車,向落水者一側用舵,以免推進器觸碰落水者;然後操縱船舶駛回到落水地點附近。與此同時,發出人員落水警報,使有關船員進入救生崗位,準備放艇救人。瞭望船員一發現落水者,立即放艇,從落水者下風靠攏。在白天,如果落水者保持在視野中,單旋迴法是最快的救人操船方法。在夜間,最常用的操船方法是威廉森旋迴法。此外,還有雙半圈法。

(1)單旋迴法:停車30~60秒鐘後向落水者一側操滿舵並加速,轉到與原航向的反方向成60°角時減速並把定,對準落水者駛去(圖4)。

(2)威廉森旋迴法:停車並向落水者一側操滿舵;轉至與原航向成60°~90°角時進車並向另一舷操滿舵;當轉到原航向的反向時把定並減速,使落水者的位置處在距船頭約一個迴轉直徑處的落水舷邊。此法比單旋迴法的操作時間長些(圖5)。

棄船

船舶遇險,經努力搶救無效,在危及人命時,船長得下令棄船。棄船行動包括:

(1)立即用下列手段,如無線電報(用500千赫)、無線電話(用2182千赫)、甚高頻無線電話(用16頻道)、艇內手提發報機、應急無線電示位標發出無線電遇險訊號或通報。遇險通報應包括船名、呼號、船位、遇險情況、要求何種援助等。此外,還要在適當時候按《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規定,發出各種煙火求救訊號。

(2)立即組織全船旅客、船員登艇(筏)離船。人員離船的次序是先婦幼老弱,後成年旅客,然後才是船員。放艇要注意將艇置於下風舷,必要時使用鎮浪油,並避免艇體撞及船舷。為防止艇(筏)下水時傾覆,前後艇鉤應同時脫開,或先脫後艇鉤。

(3)艇筏下水後應迅速離開遇險船,至200米以外處集中,並儘快將在水面漂浮的落水者拖救上艇(筏)。在艇筏內首先要護理受傷人員。機動救生艇或救助艇應設法把分散在海面的艇筏拖移聚集在一起,以便能夠同時脫險。

(4)船長應將下列事項通知各艇筏的指揮人員:求救訊號發出後收到的答覆,距最近陸地的航向和距離,本船的失事位置等。船長應攜帶航海日誌、機艙日誌、國旗和重要檔案,最後離船。

(5)棄船時,如未能登上艇筏而須游泳離船,不要從高處跳下水,必須找到上風舷,從繩索上滑落下水。下水後要儘快遊離遇險船,因船體下沉時有吸力。船如發生傾斜,應從首尾離開(因為從高舷邊跳水易觸及舭部,從低舷邊下水在船傾覆時又不易逃出)。離船後,要迅速尋找海上漂浮物,以節省體力。

海上待援

由於近代無線電通訊發達,世界性營救組織較為健全,所以離開遇難船的人員以停留原地待援為主。一般情況下,應丟擲海錨並將艇的後帆升起,使艇首頂風迎浪,以減少搖擺和漂移。如天氣不佳,可將海錨拖在艇尾,升起前帆順風行駛;風浪過大則可在左右舷各掛布油袋,撒油鎮浪,穩定艇身。救生筏受風時漂移甚快,最好將各筏用繫纜連線在一起,整體漂浮,不致散失。如果決定駛向陸地,須考慮到救生艇搶風行駛能力很差,且易上浪,一般宜採用偏順風行駛。航行中只是在緊急和必要時才划槳,多用槳徒然消耗體力。海上待援要儘量保持身體內水分,少說話,少運動,防止嘔吐,避免強烈日晒,天冷注意保暖。艇筏上所帶淡水有限,必須按計劃節制飲用。遇雨積水,絕不可飲用海水。艇筏內食物必須按計劃食用,能維持生命即可。如在海上捕魚充飢,注意有刺的、色彩鮮豔的或氣脹的魚類一般有毒。

救生部署和演習

船上要根據船員的職務、特長和工作能力,編制本船的救生部署表。表內規定船員的救生工作崗位和職責,例如大副擔任艇甲板現場指揮,水手長和舵工管理放艇、操舵,輪機員管理艇機,報務員負責發求救電報,事務員負責維護旅客秩序,服務員負責引導旅客走向登艇甲板和檢視旅客穿著救生衣情況等。

船舶在航行中應定期進行救生演習,使船員熟悉自己的崗位和救生裝置的使用方法,並將演習情況記入航海日誌。此外,船員還應經常檢查和妥善保養船上救生和求救訊號裝置,使其處於隨時可用狀態。(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