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性和一般遞迴
[拼音]:Xincun Weiguo mudi
西周時期衛國貴族墓地。位於河南省浚縣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蹟研究會先後進行4次發掘,發掘工作由郭寶鈞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學專刊《浚縣辛村》。墓地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約300米。共發掘墓葬82座。年代從康叔受封到衛國滅亡,約當公元前11世紀到前 8世紀。這批墓葬的發掘為研究西周時期衛國的歷史、葬制、車制及西周時代戈戟的演變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墓葬形制
墓葬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方向為北稍偏東。 按形制及隨葬品的多寡分為大、中、小3種。其中大型墓8座,中型墓6座,小型墓54座,另有車馬坑14座。大型墓皆有墓道,南墓道較長,為斜坡狀,北墓道短,為臺階形,墓室長6.3~10.6米,寬5~9米。有幾座墓兩兩並列,可能是夫婦祔葬。葬具有棺和槨,但多已腐朽。中型墓墓室長2.85~ 3.9米,寬1.6~3.2米。葬具為棺,有的有槨痕。其中兩座儲存完整,出土有青銅禮器等。小型墓多長2米,寬1米餘。隨葬品一般只出陶器,個別的也出銅鼎、銅等。
車馬坑中除2座兼埋車馬外,其餘12座只埋馬匹。最大的一座車馬坑東西長10米,南北寬9.1米,深3米,埋車12輛,馬72匹。
隨葬器物
墓葬大都被盜,遺物較少,出土銅禮器16 件。60號墓出土一組共 6件,器形有甗、鼎、、尊、爵、卣。銅尊上有20多字的銘文,年代屬西周早期。銅兵器有戈、戟、矛、鏃、甲泡等。戈最多,戟次之,戈、刀合體的“鉤戟”上部作鉤形。有些兵器上也有銘文,如甲泡上有“衛(師)”,戈上有“成周”等字,可證實這些墓葬是西周時期的衛墓。車馬器出土數量較多,有轂飾、衡飾、軸飾、軛、鑾、鑣、當盧、節約以及馬頭上的獸面形銅飾等。陶器有鬲、罍、尊、瓿等。鬲的數量最多,都是夾砂灰陶,飾繩紋。原始瓷器有豆、罍、器蓋,大都因盜擾而殘碎。此外尚出有玉石、貝蚌、骨角、竹木器等。玉石器多鳥、獸、魚、蟲的象形飾件。在刻花骨板上則有極美麗的花紋。
墓葬的性質與年代
根據墓葬規模、銅器銘文,結合《史記·衛世家》等文獻記載,可以確定是衛國貴族的墓地。墓葬排列有序,且無打破及疊壓關係,說明是宗族墓地。關於墓的主人,大型墓可能是侯伯或君夫人,中型墓大概是公族或官吏,小墓為陪葬的臣隸或平民。
墓葬大致可分早、中、晚3期。 最早的可到西周初年,最晚的約屬前8世紀衛國被滅時期。60號墓儲存完整,出土器物較多,其年代有人認為是成王時,有人認為屬康王時期。從器物觀察,屬康王時期的可能性更大。
參考書目
郭寶鈞:《浚縣辛村》,科學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