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西星(1520~1606)
[拼音]:Huang Zuolin
中國電影導演、戲劇家。原名作霖,藝名佐臨。祖籍廣東番禺,1906年10月24日生於天津一個高階職員家庭。10歲進天津新學書院,1925~1928年在英國伯明翰學習商業,學寫短劇,得到英國劇作家蕭伯納的指點。1935年再度赴英,在劍橋大學攻讀戲劇,碩士論文為《莎士比亞演出簡史》,同時對電影發生興趣,研究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的電影理論。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離英取道蘇聯回國。1938年在重慶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教,次年去上海從事愛國進步戲劇活動,成為中國著名的話劇導演。1946年秋,應邀參加上海文華影業公司,負責藝術創作,兼任電影導演。他在藝術上嚴肅、執著,富有進取精神。《假鳳虛凰》(1947)是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描寫一個受資本家的委託冒充成“經理”的理髮師和一個裝扮成“華僑富翁的女兒”的寡婦,經相互欺騙後覺悟的故事,以喜劇的形式辛辣地諷刺了社會上的欺騙風氣,讚揚了勞動者的善良品質。影片節奏流暢、富有生活的真實感。在根據高爾基的《底層》改編的影片《夜店》(1947,柯靈編劇)中,他用嚴謹的導演構思和精巧的鏡頭處理表現了一群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市民的不幸命運,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發出悲憤的控訴;《表》(1949)是根據魯迅翻譯的班臺萊耶夫同名小說改編、導演的,與前兩部電影比較,他對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有了新的探索:編寫劇本時,專門到貧兒教養所實地考察孤兒的生活;使用非職業演員,其中有些流浪兒的扮演者是從貧兒教養所物色來的孤兒;許多鏡頭是在上海的街頭小巷實地拍攝。這部影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都市社會流浪兒童的生活,成為中國現實主義影片的優秀之作。《假鳳虛凰》、《夜店》、《表》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民主主義思想,在藝術上也有較高的成就,具有他所追求的“樸素的、自然的、明確的、健全的、有血有肉的、帶泥土氣息的”特點。在文華影業公司,他還導演了由他的夫人丹尼擔任主角的《腐蝕》(1950)以及《美國之窗》(1952),培養了石揮、魯韌、葉明等一些電影演員和導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院長,後兼上海市電影局顧問,把創作的重心從電影轉到了話劇。60年代後又從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蘭芳、布萊希特演劇體系的比較研究,對中國戲劇、電影界產生較大的影響。
建國以來,他導演的影片還有《為了和平》(1956)、《魯迅生平》(1956,長紀錄片)、《布穀鳥又叫了》(1958)、《三毛學生意》(1958)、《黃浦江的故事》(1959)和《陳毅市長》(198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