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圖志

[拼音]:Longzangsi Bei

[英文]:Ste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ngzang Temple

中國隋代重要碑刻。在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東側。開皇六年(586)立。碑首半圓形,高82釐米,寬109釐米,雕刻蟠龍紋碑額正書:“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碑身高 171釐米,寬90.5釐米。楷書陰文30行,行50字。碑文記述了恆州刺史王孝奉命勸獎州內士庶萬餘人修建龍藏寺的情況。碑陰及右側刻恆州諸縣官吏及僧官的題名。

此碑字型用筆沉摯,結構樸拙謹嚴,方整有致,遒麗端勁之中尚留隸書遺韻,在南北朝至唐的書法史上處於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珍貴資料。宋歐陽修《集古錄》首錄此碑,稱其“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清莫友芝稱碑額大字“精悍奪人”。康有為認為龍藏寺碑不僅為隋碑第一,而且集六朝之大成。

龍藏寺碑的下半部已漫漶泐損。為保護這一古代著名碑刻,1987年將龍藏寺碑在原位置上抬高,並重建碑樓予以保護。在清理基礎的過程中,發現碑身下長方形石座並非碑的原座,同時在長方形石座下又挖出一缺首龜趺座,遂將碑身下部粘接17釐米後立於龜趺之上,故龍藏寺碑現通高為 324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