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導彈

[拼音]:Ansali

[英文]:Abū ╩╣mid Muhammad ibn Muhammad at-Tūsī al-Ghazz╣lī (1058~1111)

阿拉伯中世紀神學家、哲學家、教法學家。拉丁文名阿爾加惹爾。

安薩里生於伊朗呼羅珊的圖斯。幼年時曾學習法學,後到內沙浦爾隨當時的正統派神學家楚瓦伊尼(?~1085)學習神學、哲學和邏輯;又隨蘇非派教師法爾馬基(?~1084)學習蘇非派的學說。1091年,受到塞爾柱蘇丹的首相尼查姆·莫爾克(1030~1092)的賞識,受聘於巴格達尼查姆神學院教授神學與法學;1095年,他放棄教職,以苦行僧的身份漫遊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並赴麥加朝覲,以後回到圖斯隱修,教授弟子並繼續從事著述。1106年,復受聘任教於內莎浦爾尼查姆神學院。不久,返回故鄉,1111年12月19日死於圖斯。

安薩里寫有神學、哲學等方面的著作約400種,部分已散失。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為《哲學家的矛盾》、《哲學家的宗旨》和《聖學復甦》。他在《哲學家的矛盾》中,反對伊本·西那和法拉比等人的觀點,系統闡述了他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世界是在時間中被創造的,離開了時間就沒有世界,時間是一種關係,由於世界的運動而存在;世界的有始,說明時間和運動都是造物主的創造;造物主是“終極原因”,它創造了因,以後又創造了果,因果之間無必然聯絡,正如棉花與火接觸而燃燒,乃是造物主的“意志”。他指出,人的理性活動和邏輯推理只能認識現象界的事物,只有經過嚴格的修持和苦行,限制感官的慾望,才能通過直覺證悟理性所不能認識的真理。

安薩里反對當時法拉比等哲學家們所普遍承認的新柏拉圖學派的“流溢說”,肯定靈魂不滅和肉體復活,但他本人並未能擺脫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他在闡述蘇非派理論和註釋《古蘭經》有關 “天地之光” 的經文時,也採用了新柏拉圖主義的觀點。他繼承穆臺凱里姆派的學說,竭力為伊斯蘭教正統信仰作辯護,但並不完全排斥科學知識。他把蘇非派的神祕主義摻入正統信仰之中,使之融合為一,又盡力排斥蘇非派的泛神論觀點。他的哲學思想為伊斯蘭教的一神論在理論上作進一步的論證,成為伊斯蘭教正統神學-哲學的完整形式。安薩里是伊斯蘭教理論的集大成者,被教徒奉為“伊斯蘭教權威”。

安薩里的哲學思想對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和猶太哲學家M.邁蒙尼德(1130~1204)等都有一定影響。他的《哲學家的宗旨》一書對阿拉伯西方世界和中世紀的歐洲瞭解阿拉伯東方哲學家的觀點起了一定的媒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