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戰爭
[拼音]:Dongnanya Guojia Lianmeng
[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東南亞國家的區域性國際組織。簡稱東盟。其前身是1961年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組成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5國外長在曼谷發表《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盟成立。1984年1月汶萊加入。
東盟的宗旨是:本著平等和協作的精神,通過共同努力,加速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在本地區的國家關係中,遵循正義、國際關係準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促進區域和平與穩定;在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科學、教育、行政等方面進行積極合作和相互援助,擴大貿易;與其他國際組織和區域性組織保持密切和有益的合作。東盟向贊成上述宗旨的所有東南亞國家開放。
東盟主要機構有部長會議、常務委員會和祕書處。部長會議由6國外長組成,是最高決策機構,每年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一次例會。常務委員會負責籌備和主持外長會議,執行其決議,並有權代表東盟發表宣告。祕書處為東盟行政總部,負責日常工作,設在雅加達。
東盟的初期活動限於經濟、文化方面的合作,1971年發表的《東南亞中立化宣言》,提出在東南亞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區”的主張,此後在下述方面加強了活動:
(1)鞏固政治團結。就地區和國際問題進行定期磋商。1976年2月的第一次首腦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和睦合作條約》,強呼叫和平手段解決地區內部爭端,消除內部顛覆活動造成的威脅,並按此原則成功地解決了成員國之間的一些爭端。在越南侵略柬埔寨的重大國際問題上,東盟一致反對越南,支援柬埔寨人民自決的要求。
(2)促進區域性經濟合作。1976年發表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協調一致宣言》,確定了在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指導原則。在東盟內部建立聯合企業,實行特惠貿易,加強金融合作;在農業、航運、通訊和旅遊等領域簽訂合作協定。
(3)發展雙邊和多邊的安全合作關係。強調東盟不是一個軍事集團,主張“在非東盟的基礎上”進行雙邊軍事協調行動。
(4)加強同西方國家的政治對話和經濟聯絡。日本、美國和歐洲共同體是東盟的主要投資國和貿易伙伴。
東南亞地區幅員遼闊,資源富饒,是當今世界經濟充滿活力的地區之一,在國際關係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盟是第三世界國際合作中較成功和很有發展前途的區域性組織,對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同中國保持著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