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
[拼音]:caizheng zhichu
[英文]:fiscal expenditure
國家為行使其職能,通過財政分配各環節對籌集起來的財政資金所進行的支付使用活動。
特徵
國家財政支出的用途和去向,是由國家的性質和職能決定的。社會主義國家所具有的專政和管理經濟的雙重職能,決定了社會主義財政支出的重要特徵是,它的大部分,必然直接用於經濟建設或為經濟建設服務。以中國第六個五年計劃時期(1981~1985)為例,經濟建設支出佔財政支出總額的45.9%(其中基本建設支出佔30.1%、挖潛改造資金和科技三項費用佔5.3%、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佔 6.1%、地質勘探費佔1.5%),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佔16.9%,撫卹和社會福利救濟費佔1.8%,國防費佔12.9%,行政管理費佔7.3%。
資本主義國家財政支出與社會主義國家財政支出存在著結構上的重大差異。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生產企業大部分是私人所有,所以財政的生產性支出所佔比重很小。
分類
中國財政支出大致分為:
(1)基本建設支出;
(2)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和新產品試製費;
(3)增撥企業流動資金;
(4)地質勘探費;
(5)工業交通商業部門事業費;
(6)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
(7)社會文教事業費支出;
(8)撫卹和社會福利救濟費;
(9)城鎮青年就業經費;
(10)國防費;
(11)行政管理支出;
(12)武裝警察部隊支出;
(13)對外援助支出;
(14)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支出;
(15)簡易建築費;
(16)債務支出;
(17)價格補貼;
(18)其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