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德,A.M.

[拼音]:Zhang Yuanji

中國近代出版家、版本目錄學家、藏書家。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生於1867年10月25日。清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貴州司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1898年因參與戊戌維新運動而被革職,以後去上海主持南洋公學譯書院。1901年投資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長、經理、監理,1926年後任董事長直至逝世。

張元濟出生於藏書世家。其六世祖張宗鬆等即以涉園藏書聞名,後遞傳至道光年間,因戰亂散佚。張元濟自青年時就有“繼承先世遺業之志”。經多年尋訪,共蒐集到原涉園藏書和刻書104種。 1941年與葉景葵等創辦合眾圖書館時分別捐贈和寄藏這部分藏書以及他蒐集到的嘉興先哲遺書、海鹽先哲遺書共935種。

張元濟在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所長時,為了儲存、流傳祖國的文化遺產和編譯工作的需要,不遺餘力多方訪求圖書。1906年起陸續收入大批古籍,建立了藏書室,1908年命名為涵芬樓,1926年又擴充收藏建成東方圖書館,涵芬樓仍作為其善本書庫單獨存在。1932年“一二八”戰役中該館遭日軍轟炸,除另藏於他處的精本500多種得以倖免外,其餘全部被毀。

張元濟一貫熱心蒐集、儲存、流傳祖國的文化遺產。早在清末繆荃孫任江南圖書館館長時(1907~1908),他就曾向繆荃孫建議公立圖書館宜收集善本,以杜外流。1913年,當他得知北京發現的8冊《永樂大典》有3冊為外人購去時,急電北京友人,竭力設法截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在上海協助鄭振鐸等組織文獻儲存同志會,以搶救古籍。

1949年以後,張元濟的夙願得以實現。1951年經他提議,商務印書館董事會通過,將涵芬樓燼餘的《永樂大典》21冊捐獻給國家。其餘善本全部由文化部收購,轉歸北京圖書館收藏,1953年合眾圖書館也捐獻給政府。至此,張元濟多年蒐集、儲存的珍貴文獻全部歸公,得到妥善地保管和利用。

張元濟精於目錄、版本和校勘之學,他主編影印的《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續古逸叢書》等都經過精心選擇,詳細校勘,所寫題跋細密詳實 (見叢書)。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已出版《校史隨筆》(1938)、《涉園序跋集錄》(1957)。所編書目出版的有《寶禮堂宋本書錄》(1939)、《涵芬樓燼餘書錄》(1951)。商務印書館整理出版的張元濟著作尚有《張元濟詩文》(1986)、《張元濟日記》(1981)、《張元濟書札》(1981)、《張元濟傅增湘論書尺牘》(1983)等。1985年,浙江海鹽縣人民政府為紀念張元濟對文化事業的貢獻,將縣圖書館擴建,命名為“張元濟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