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居龍藏
[拼音]:Kangsitebu'er
[英文]:John Constable (1776~1837)
英國風景畫家。1776年6月11日生於薩福克郡,1837年3月31日卒於倫敦。鄉村磨坊主的兒子,幼時自學畫畫。從畫家T.格廷的水彩畫中得到啟示:藝術要有真實感,只有向大自然學習。1795年隨G.博蒙特去倫敦。1799年入皇家學院學習,結識風景畫家J.法林頓和圖案家兼雕刻家J.T.史密斯。他臨摹大師們的作品,特別想掌握格廷和荷蘭風景畫家J.van雷斯達爾的技巧和方法。1802年第1次在皇家學院展出作品《風景》。1805年作祭壇畫《基督賜福幼兒》。1816年和瑪麗亞·比克內爾結婚。婚前,為了不給女方父親找到任何拒絕結婚的藉口,他承擔了任何一件送上門來的訂件,大量的工作使他的健康受到影響。這時期他的作品新鮮而真實、簡練而和諧。如組畫《戴德姆溪谷》(1809~1828)。1829年他被選為皇家學院正式會員。在1824年的巴黎沙龍中,作品《乾草車》(1821,倫敦國家畫廊)轟動了美術界,尤其給法國青年畫家以深遠的影響,而最激動的是浪漫主義畫家E.德拉克洛瓦。《乾草車》是康斯特布林描寫田園風光的代表作之一。整個畫面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溫暖和生活的氣息,贏得了這一年巴黎沙龍的金質獎章。他的另一幅代表作《麥田》(又名《鄉村小徑》1826,倫敦國家畫廊)也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表現普通人平凡勞動的圖畫。1835年他又創作了《山谷田莊》(維多里亞博物館),這是一幅描繪得更為細緻、純淨和明朗,給人以新鮮、活潑的感覺的傑作。之後,他用8年時間完成了巨畫《滑鐵盧大橋的揭幕禮》(1832,私人收藏),這是他一生中最有力的作品之一。此外,他還創作了一些表現狂風驟雨中自然景色的作品。如《韋茅斯海灣》(1816,倫敦國家畫廊)、《布賴頓海灘》(1824)等。
1828年他妻子逝世,憂鬱和悲痛一直籠罩著他,但他沒有被痛苦所壓倒,相反,卻拼命從事於藝術創作,並在藝術團體講學。
康斯特布林除留給人們許多傑出的風景油畫外,還有素描和速寫400多件。但他在世的時候並未受到重視,死後才受到廣泛的讚揚和推崇。
康斯特布林和J.M.W.泰納是真正把英國風景畫從因襲法規和外國影響中解放出來的兩位畫家。但兩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氣質和風格。泰納富於幻想,而康斯特布林卻是寫實的,他只描繪他看到的東西,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師。在他以前還沒有一個風景畫家像他那樣,用充沛的熱情去描繪大自然的風貌。他對大自然的那種狂熱、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愛,與J.W.von歌德的抒情詩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從觀察大自然中獲得啟示的同時,康斯特布林也從N.普桑、克洛德·洛蘭、P.P.魯本斯、A.科曾斯、T.庚斯勃羅和格廷等人那裡汲取營養,但他從來不生硬地搬用他們的東西,而是要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因此,他的風格既不同於倫勃朗的,也不同於法國或英國學院派的,他有他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表現方法。
為了更好地表達秀麗的景色和普通人的生活和勞動,他擺脫了構圖和色彩上的因襲規矩,摒棄了傳統的棕色調子,大膽地創造出現實主義的表現形式。他在技法上的革新雖然遭到英國學院派的冷遇,但並不能降低他在油畫技法上的貢獻。他的筆觸精細,以致有人以為他的畫筆是特別製造的。
康斯特布林給予後來畫家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對法國畫家的影響最大。他創造了一種動人的表現技巧:用調色刀把未經調配的色塊平鋪在畫布上,使得溼潤的畫面產生無窮的閃爍著亮光的點子,人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康斯特布林的雪白”。這種技法是他傳給後世的最珍貴的東西。此外,他還經常先在紙上或一種幾乎透明的薄板上作畫,然後再在反面添補以加強畫面效果。當然新事物在萌芽的時候總會受到保守派的非難和攻擊,但是,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並不因此而降低。為了紀念他,有人把巴黎聖馬克大街一家餐廳中的一個房間命名為“康斯特布林沙龍”,四周懸掛著他的作品。
康斯特布林使英國風景畫突破了古典主義的束縛,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他對於色彩變化的敏感,對於光和它的微妙調子的敏感,預示著19世紀末葉法國印象主義藝術家對於光和色彩的探索。他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向人們呈現了英國恬靜的鄉村景色和田園風光,從而激發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嚮往和信心。
參考書目
吳達志:《康斯特布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