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拼音]:huaxiangzhuan
[英文]:brick reliefs
中國古代用於墓室建築的磚刻繪畫。畫像磚作為一種具有裝飾意義的建築構件,一般認為始於戰國晚期,盛於漢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繼續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漢代畫像磚在出土數量、磚塊形制、畫幅形式、題材內容及表現手法等方面,均豐富於其他時代。畫像磚因題材內容的廣泛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水平,是考察、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和藝術發展的珍貴資料。
分佈區域
畫像磚的流傳較早,明清時期就因墓室被盜或被毀而流入民間,至清代晚期,已有收藏家對其進行著錄。1949年以後,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畫像磚有了大量的出土。出土地點為河南、四川、山東、陝西、江蘇、江西、湖北、雲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兩省出土數量最多。河南出土的畫像磚主要分佈在洛陽、鄭州、禹縣、舞陽、鄢陵、郾城、鞏縣、淅川、新野、新鄉、南陽、許昌等市縣,其時代分別屬於西漢至東漢晚期及南北朝時期。四川出土的畫像磚主要分佈在成都平原一帶,其中以成都、新繁、新都、廣漢、德陽、彭縣、新津、邛崍、彭山及宜賓等市縣數量最多,其時代為東漢。
題材與內容
作為一種藝術體裁,畫像磚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其題材內容廣泛地表現了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民情及生產勞動等。其題材可分為:
(1)表現經濟生活和生產勞動,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如耕種、收穫、漁獵、採蓮、桑園、井鹽生產、集市交易及釀造、舂米等;
(2)炫耀墓主人生前社會地位,包括身份、經歷、宅院及享樂生活等,如車騎出行、 樓閣宮闕、 庖廚、宴飲、樂舞百戲、尊賢養老、講經授學等,南朝時還出現了表現當時文人生活的畫像磚;
(3)歷史故事,如泗水取鼎、荊軻刺秦王、二桃殺三士、狗咬趙盾等;
(4)神話傳說與神異動物,如伏羲、女媧、 東王公、西王母、 羽人乘龍、仙人六博,以及青龍、白虎、朱雀、雙鳳、三足烏與九尾狐,南朝時還出現了供養飛天、伎樂天人等佛教藝術的題材內容;
(5)動物、植物形象及圖案,如猛虎、奔鹿、駿馬、飛鷹、鳴鶴及牛、豬、魚、 龜、 梅、樹等,圖案既有波浪紋、雲勾紋、雲雷紋、百乳紋、錢幣紋及各種幾何紋樣,又有動植物與幾何圖形結合的紋樣,如雙龍菱形紋、獸面紋、鹿菱形紋、犬菱形紋、飛鴻菱形紋、柿蒂紋等。因畫像磚的分佈區域不同,其題材內容也有所側重。河南畫像磚,出土於洛陽一帶的多以武士,駿馬、虎、鹿、飛禽及狩獵為主,而出土於鄭州、禹縣一帶的則主要以樂舞、車騎出行、狩獵、宮闕及神話傳說和各種動物為主要表現內容。四川畫像磚比較重視表現生產勞動,如收穫、採蓮、桑園、狩獵和井鹽生產等勞動場面,具有地域特徵。畫像磚與畫像石在題材內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時代藝術在題材上的一致性。
形制與形式
經研究表明,畫像磚是將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製成磚坯,待半乾後去掉木模,用刻有影象內容的印模印出各種影象和圖案。有空心磚和實心磚之分,其中空心畫像磚形體較大,呈長方形。畫像磚的形制也因產地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河南畫像磚一般可分為大中小3類:
(1)大型空心磚,高16~52釐米,寬60~160釐米,厚20釐米左右;
(2)實心大磚,高20~25釐米,寬60~80釐米,厚6釐米左右;
(3)實心小磚,高13釐米,寬43釐米,厚6釐米左右。
四川畫像磚多為40釐米左右的正方形磚,和高26釐米、 寬46釐米左右的長方形磚。據對墓室的考古發掘,及對所出土的部分畫像磚上所書寫的帶有標示位置性字樣的研究,表明畫像磚在墓室的位置,是依據一定的規制排列的。如四川畫像磚的排列順序一般為:墓門處置門闕,依次向內的內容是車騎出行、生產勞動、墓主人的生前活動等,而神話傳說等內容的畫像磚,一般被安排在後室及側室的後壁偏高處。
畫像磚的表現手法多為印模壓印,部分影象是用銳器刻畫出來的,其中某些比較大的磚面上的影象,是由幾個印模依次排列並多次壓印出來的,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如河南洛陽出土的大型空心畫像磚,以及部分畫像磚上的圖案紋飾,就是採用這種方法表現的。也有一種是將多種不同影象內容的印模,按一定的構圖方式,壓印在磚面上的。如河南鄭州出土的一塊有鬥雞、羽人乘龍等內容的畫像磚,即採用此種手法。而大量的中小型畫像磚,則是一模一圖。
由於模印影象的線條、形體塊面凹凸加工手法的不同,其表現手法也呈現多種面貌,依其影象形體的構成形式,一般可分為:
(1)陰線刻與陽線刻。此類畫像磚上的影象線條呈凹凸兩種面貌,線條簡練流暢,黑白布置恰當,形象概括生動。
(2)淺浮雕。線面結合,在物象的大的體面上,配以線條,以加強主題的表達和動態的刻畫。
(3)高浮雕。影象具有較強的體積感和一定的空間感。另外,部分畫像磚出土時影象上帶有顏色,表明當時畫像磚還藉助色彩來表達主題。
風格特徵
畫像磚的風格特徵主要表現在,不以對物像刻畫的細微為取向,而是在神似的基礎上,追求形象的準確。其作品造型洗練、生動,部分影象中的形象因主題內容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誇張色彩。風格雄健樸拙,博大渾穆,富有時代特徵。一部分畫像磚上的影象呈剪影式,以大的塊面和簡練的線條,使物象的運動感得到加強,簡潔或重複的影象以及部分充滿影象內容的構圖處理,增強了畫面的整體感,生動地表現了影象的主題內容,並體現出作品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