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1366)

[拼音]:Mosike Yishu Juyuan

[英文]:Московский Х 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Академицеский театр СССР имени М.Гороьского

蘇聯主要劇院之一。全稱蘇聯莫斯科高爾基模範藝術劇院。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В.И.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於1898年建立。1898年10月27日首演А.К.托爾斯泰的俄國曆史悲劇《沙皇費多爾·伊凡諾維奇》。同年12月17日上演А.П.契訶夫的《海鷗》,獲得巨大成功。建院初期的劇團由兩部分人員組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領導的業餘劇團成員(其中有М.Φ.安德列耶娃,М.П.李莉娜,А.Р.阿爾捷姆,В.В.盧什斯基)和聶米羅維奇-丹欽科的戲劇學校的成員(其中有О.Л.克尼碧爾,И.М.莫斯克文,В.Э.梅耶荷德等),稍後加入的有В.И.卡恰洛夫和Л.М.列奧尼多夫。

從建院到1905年之前,莫斯科藝術劇院是以和契訶夫及М.高爾基的創作合作為標誌的。除《海鷗》外,在這期間劇院還上演了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以及М.高爾基的《小市民》、《底層》。劇目中也有俄國和外國的古典的和現代的名劇,如W.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C.哥爾多尼的《女店主》,А.Н.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白雪公主》,Л.Н.托爾斯泰的《黑暗勢力》,霍普特曼的《沉鍾》,H.易卜生的《史托克曼醫生》等。

1906年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次出國,赴德國、捷克和奧地利巡迴演出,獲得很大成功。1905年革命失敗之後,劇院排演了一些有象徵主義傾向的劇作,如哈姆森的《生活的戲劇》,Л.Н.安德列耶夫的《人的一生》。這個時期上演的M.梅特林克的《青鳥》一直成為劇院的保留節目。1909年之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藝術體系在理論上開始形鹹,這對莫斯科藝術劇院現實主義藝術傳統的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

十月革命後,劇院以新的戲劇反映新時期的鬥爭生活,上演了《該隱》(1920),但演出沒有獲得成功。

1918~1922年,藝術劇院附設了 4個培養青年新生力量的戲劇實驗培訓所。1922~1924年,藝術劇院到西歐和美國演出,擴大了俄羅斯現實主義表演藝術的影響。1924年,藝術劇院從國外演出回來,開始進入一個發展壯大的新階段。實驗培訓班中的一大批新生力量補充進了藝術劇院。1925年之後,劇院的演出劇目豐富多彩,有反映農民起義的《普加喬夫精神》,有古典劇作《費加羅的婚姻》,有根據托爾斯泰小說改編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高爾基的《仇敵》等。《土爾賓一家的命運》使劇院在反映現代生活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十月革命10週年上演的《鐵甲列車14—69》,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20世紀30~40年代之間還演出了基爾尚的《糧食》、А.Н.阿菲諾格諾夫的《恐懼》、維爾塔的《土地》、А.Е.柯涅楚克的《普拉東·克列契特》等。

衛國戰爭時期,劇院上演了柯涅楚克的《前線》和К.М.西蒙諾夫 的《俄羅斯人》以及克朗的《海軍軍官》,並派遣演出分隊分赴前線,為紅軍戰士作了上千次演出。

50~60年代藝術劇院在列寧形象的創造上有很大成就。1956年的《克里姆林宮的鐘聲》、1958年的《悲壯的頌歌》,都獲得高度評價。之後劇院的藝術水平有下降的趨勢。

1970年葉甫列莫夫出任劇院總導演,劇院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反映當代“科技革命”的現代劇成了劇院70年代初的主要演出劇目。接連上演了博卡遼夫的《鋼鐵工人》,蓋爾曼的《黨委會議》、《反饋》、《我們是驗收書的簽字人》等生產題材劇作。在70~80年代之間還上演了一批著名的蘇聯現代劇,如羅申的《瓦連金和瓦連金娜》、《舊曆新年》、《軍用列車》,А.В.萬比洛夫的《打野鴨》等。

80年代的重要演出有:М.Φ.沙特羅夫的《我們必勝》以及1985年葉甫列莫夫重新排演的《萬民尼舅舅》。著名演員有蘇聯人民藝術家道洛寧娜、鮑利索夫、葉甫斯季格涅耶夫、斯莫克圖諾夫斯基等。莫斯科藝術劇院1937年獲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1978年獲十月革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