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教育

[拼音]:Ningdu Qiyi

[英文]:Ningdu Uprising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第26路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於江西省寧都縣城舉行的武裝起義。

1930年10月,蔣介石對馮玉祥、閻錫山的戰爭結束後,將馮玉祥西北軍之第 5路軍收編為第26路軍。早在1924~1927年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時期,共產黨就在西北軍中建立組織,開展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雖然共產黨組織和大部分共產黨員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黃壤肟宋鞅本雜猩偈膊吃痺詬貌考絛岢止ぷ鰲?931年春,第26路軍由山東調到江西參加對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 7月再次參加第三次“圍剿”。 9月,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失敗後,第26路軍被留在寧都防守,一直處於中央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和紅軍的包圍中。

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和革命根據地的鞏固、擴大,給第26路軍官兵以深刻影響。“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抗日反蔣浪潮高漲,第26路軍廣大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遭到蔣介石的拒絕,促使該部官兵加深了同蔣介石的矛盾,趙博生、董振堂等愛國將領開始醞釀尋找新的前途。根據以上情況,在第26路軍中祕密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特別支部,因勢利導,積極發展組織,該部參謀長趙博生也經中共中央批准發展為共產黨員;同時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在官兵中進行準備起義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

12月上旬,中共特別支部得知蔣介石下令逮捕第26路軍中的共產黨員的緊急情報後,即與趙博生商定,乘該部總指揮孫連仲不在寧都之機舉行起義,並由趙徵得了董振堂、季振同的同意,同時派人到中央蘇區向中共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報告準備起義的計劃。中革軍委批准了他們的起義計劃。接著,派王稼祥、劉伯堅、左權等到寧都城東南之固村就近聯絡指導,並令紅軍第4軍一部進至寧都、 廣昌之間地區支援起義。12月14日,第26路軍約1.7萬人,在參謀長趙博生和旅長季振同、董振堂及團長黃中嶽等率領下,逮捕了抗拒起義的軍官和國民黨寧都縣長,勝利地舉行了起義。起義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總指揮季振同,政治委員蕭勁光,副總指揮董振堂,參謀長趙博生,政治部主任劉伯堅。下轄3個軍:第13軍,軍長董振堂兼,政治委員鄺朱權;第14軍,軍長趙博生兼,政治委員黃火青;第15軍,軍長黃中嶽,政治委員左權。寧都起義,有力地打擊了蔣介石反對共產黨的政策,給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對鞏固和發展中央革命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