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館

[拼音]:zhilun

日本古墳時代一種特殊的陶製喪葬用品,排列在古墳墳丘上部及其周圍。流行於4世紀至6世紀。名稱來自《日本書紀》(卷六,垂仁天皇三十二年條)。主要為“土師部”的人所製作。

埴輪分圓筒埴輪和形象埴輪兩大類。圓筒埴輪又可分為通體呈圓筒狀的和上部敞開呈牽牛花狀的兩種,前者系模擬器座形陶器,後者系模擬敞口的壺形陶器。形象埴輪可分房屋埴輪、器物埴輪、動物埴輪、人物埴輪4種,分別模擬房屋(住房、倉庫)、 器物(華蓋、盾、箭袋、護腕、甲冑、扇、凳、盒、高腳杯、船)、動物(馬、牛、鹿、豬、猿、犬、雞、鳥、魚)和男女人物(武士、農夫、巫女、樂師)(見彩圖)。圓筒埴輪開始出現於4世紀,5世紀大量流行。除房屋埴輪和一部分器物埴輪開始出現於4世紀後期外,其餘各種形象埴輪均出現於5世紀。一般說來,器物埴輪以近畿地區為最流行,動物埴輪和人物埴輪以關東地區為最流行。日本的西部,包括畿內地區在內,埴輪在 6世紀中葉開始衰落。但在日本東部,主要是關東和東北地區的南部,6世紀時埴輪仍大量流行。各種埴輪開始出現的年代不同,其淵源亦各異。人物埴輪、動物埴輪的起源,或與中國古代墓前所立的石人、石獸等有關。關於埴輪起源和功用的說法甚多,至今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