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社會學

[拼音]:Luliang Haizhan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中國和朝鮮兩國聯軍水師,在朝鮮露樑海域圍殲侵朝日軍的海上大戰。露樑海戰區,在朝鮮蓮臺山和南海島之間的露樑津海峽以西、光陽灣以東的海域。它處於順天通往對馬島的海上要衝。

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日本太政大臣豐臣秀吉,為實現其吞併朝鮮和中國的野心,兩次發兵侵犯朝鮮。明廷應朝鮮國王李昖的請求,兩度派兵支援其抗日。中朝聯軍協同作戰,經過平壤、稷山等戰,將日軍壓縮、圍困於朝鮮東南沿海的蔚山、泗川、順天等地。

二十六年十月,聯軍水師獲悉日軍遵豐臣秀吉遺囑準備撤退,迅速調整部署,將水師2.6萬人、戰船800只從古今島移至左水營,佔領貓島,封鎖光陽灣,控制露樑津海峽,決心圍殲順天的日軍。十一月十一日起,日將小西行長多次率軍企圖從順天強行突圍,均被聯軍擊敗,遂向聯軍求和,遭拒絕後,向泗川的日將島津義弘求援。十八日,島津義弘率軍萬餘、戰船500餘隻,約同南海、固城等地日軍分頭赴援。聯軍水師偵悉後,立即決定先打援軍。中國水軍提督陳璘,急遣副將鄧子龍率兵千人隱伏於露樑津海峽北側,自率主力泊於竹島及水門洞港灣;朝鮮水軍統制使李舜臣率部隱伏於觀音浦。十九日凌晨,日援軍艦船進入伏擊海域,聯軍突然發起猛攻,日軍大亂,慌忙逃向觀音浦。時已破曉,日軍發現前有伏兵,乃回軍,又遭鄧子龍部攔截。這時,陳璘親率主力與李舜臣部兩面夾擊。聯軍水兵奮勇爭先,躍上日艦,白刃相搏。日軍猛烈反撲。68歲的老將鄧子龍急率200名壯士躍上朝鮮舟,與日軍搏鬥,力戰犧牲。中國水軍副將陳蠶率師駛至,繼續拚搏。聯軍相互支援,愈戰愈勇,日軍不支,向南潰逃。李舜臣追至南海界,激戰中陣亡。聯軍放噴火筩焚燬日船,日軍傷亡慘重。二十日,聯軍追至南海,殲滅日軍大部,島津義弘率50餘隻戰船逃脫。次日,陳璘急率水師至曳橋,焚燬南逃的小西行長部戰船百餘隻。小西行長乘隙率餘部逃脫。

此戰,中朝聯軍密切協同,以伏擊、夾擊和火攻取勝,為朝鮮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