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笠
[拼音]:Beijing Wenwu Zhengli Weiyuanhui
[英文]:Beijing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中國現代從事古建築維修保護與調查研究的專門機構。其前身是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成立於1935年,會址設於北平。該會下設舊都文物整理實施事務處 (簡稱文整處),由工程技術人員及著名古建築匠師等組成,負責古建築保護與修繕工程的設計施工事宜,並聘請中國營造學社樑思成、劉敦楨教授為技術顧問。
該委員會自1935~1937年秋共修繕重要古建築20餘處,其中包括:天壇祈年殿、圜丘、皇穹宇、北京城東南角樓、西直門箭樓、國子監、中南海紫光閣、五塔寺、玉泉山玉峰塔、香山碧雲寺羅漢堂等多處重大保護工程。這些工程的修繕效率高,質量好,並通過修繕培養了一批古建築技術人員。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時局影響,僅完成了頤和園、北海、鼓樓、大鐘寺等幾處一般性維修工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在北平設立行政院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下設文物整理工程處,承擔古建維修技術指導,至1949年完成了頤和園排雲殿牌樓重建、北海萬佛樓搶修、智化寺修繕等幾項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1949年3月華北人民政府高教會接管舊文整會,在文化部下面設立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錄用一批專業人員,從事古建築維修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50年代中負責修繕了天安門、端門、午門、正陽門、故宮、白塔寺、護國寺、魯迅故居、北海及天壇齋宮等處。此外,還對全國各地的古建築和革命紀念建築進行了普查,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古建築,如唐代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運城泛丹禪師塔、平順海會院明惠大師塔、五代建築平遙鎮國寺、平順天台庵等。
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還臨摹、編輯了大量古建築彩繪,出版了明、清彩繪圖集 2冊,製作了大批精美的古建築模型,如應縣木塔、芮城永樂宮、趙縣大石橋等。因該會所承擔的古建維護及調查研究工作逐漸擴充套件到全國,自1956年起,改稱古代建築修整所,直屬文化部領導,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即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