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

[拼音]:Sa'ao diaosu

[英文]:Sao sculptures

指 8~19世紀非洲查德湖東南岸和在沙裡河三角洲的雕塑。居住在沙裡河兩岸的科託科漁人被認為是薩奧人後裔。1936~1948年在這裡進行了發掘工作,在沙裡河兩岸科託科漁人村莊的丘陵上,得到了豐富的考古材料。其中有銅、青銅、鐵製的物件,赤陶雕像,以及石、骨、角、珠母、陶土製品等。據放射性碳素斷代,薩奧藝術分為3個時期:10世紀前在查德湖附近居住的一些狩獵部族遺留的作品屬於初期;11~14世紀科託科漁人的作品為中期,個別地方延續到18世紀;19世紀是晚期。由於伊斯蘭教的傳入,這種藝術受到衝擊而衰落。

陶土製品在一些中世紀薩奧城市遺址裡發現的幾千件遺物中佔據主要地位,因此有時把薩奧藝術稱為陶土藝術。在薩奧人的一些城鎮裡,用泥巴建造穀倉,修建爐灶,製造廚具,製作紗管、紗錠、魚網墜、兒童玩具和裝飾品,甚至用巨大的泥罐埋葬死人。

薩奧雕塑多種多樣,不可能嚴格分成各種類別,只能把它分成兩類:人物造型和動物造型。甚至這樣劃分也不夠確切,因為大部分雕塑,或是擬獸形的人物造型,或是擬人形的動物造型。有些作品中的動物和人物特徵融成一體,不管造型特點如何,可以把薩奧雕塑分成頭像和小塑像。

如果把薩奧雕塑和諾克赤陶雕塑作一比較,那末就能幫助研究清楚它的風格和特點。與諾克不同,薩奧雕塑幾乎沒有寫實形象。不能由於薩奧雕塑風格各異,而把這種雕塑看成不是一個時期完成的。經常在一層裡發現許多風格不同的作品並列遺存。

一部分薩奧赤陶頭像是用獨特的程式化風格和裝飾性手法完成的。眼睛、鼻子和嘴好像長在平整的或稍微凸起的橢圓形石板上。幾乎沒有前額,眼睛和鼻樑湊到一起,眼睛和嘴的形狀均呈咖啡豆形裝飾成分,即畫出或塑出的幾何圖案和花紋,多半集中在臉的上部分,或者表現文身。橢圓形、圓盤形或三角形的頭部緊接在底座上,這個底座是頭的延續部分。臉的各部分,或是塑造的,或是畫在平面上的。從刻畫的特點看,塔戈村頭像更具有代表性。它的光滑的凸形表面不帶有任何塑造的痕跡。鼻子是用從前額到象徵嘴的橫縫的兩條刻線標誌出來的。眼睛的位置比實際位置低得多,並用稍微凸起的部分表示。

在塔戈發現的稱作崇拜為神的祖先頭像,是一種比較程式化的人物頭像。這種頭像是用一些單獨部分塑在一起的。三叉戟形的鬍鬚遮掩著短頸,大嘴在兩個耳朵之間橫貫面部。在窄額頭下邊的深眼窩裡,有一對空心裂孔代表眼睛。大多數薩奧雕塑有這種咖啡豆形眼睛。這種雕塑,像諾克雕塑一樣,眼睛是一種形式劃一的成分,這種成分同其他程式化特點一樣,可以作為薩奧雕塑風格化的外貌特徵。

把薩奧頭像和諾克頭像作一比較,還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如果諾克頭像的前額同臉的其餘部分相比大得不成比例,那麼薩奧雕塑幾乎沒有前額。

薩奧一世時期後半期是陶土藝術的盛期。在塔戈村古代廟宇裡發現的大型人像在薩奧藝術中佔據顯著地位。3個大的人像位居祭壇中央,這些人像可能是城鎮的創始人及其後裔的雕像,一個人像是男人,另外兩個人像也許是女人。除這些崇拜為神的祖先像外,在廟宇裡還有被認為是“戴面具的舞蹈者”雕像。

祖先雕像比舞蹈者雕像稍大一些,並塑得較精緻些。它是用仔細篩淨的粘土製作的,其雕塑表面經過細緻加工。在溼潤的泥巴表面上用尖形工具畫出之字形圖案。除胸腹部中間的圖案外,軀幹上沒有任何不必要的塑造。軀幹是基座──雕像底座。

雕像的手臂是用短的突出部分來表示的,肩很寬,呈正方形,與頭相比大得不相稱。面部沒有任何一點具體人物的個性特徵,好象僅只是五官的羅列而已。寬大的厚嘴脣極度向前突出。正方形結構表示下頦,筆直的鼻子與嘴和下頦處在同一個平面上,只有一條窄的額頭稍微向前傾斜。咖啡豆形的眼睛沒有眼眶,並在結構上與其實際位置毫無關係。在祖先雕像的頸部塑著有象徵意義的蛇形浮雕圖案。

雕像《戴面具的舞蹈者》與祖先雕像有明顯的區別。軀幹平展,有較窄的溜肩,面部的處理也是程式化的,只是下頦不向前突出,而像山羊鬍子那樣下垂。耳朵的形狀與其說像人的耳朵,不如說像動物的耳朵。

這種神為獸形的宗教觀念在小型薩奧雕塑品(像中世紀教堂屋頂的怪物雕像那樣的赤陶頭像)上也有所表現。神為獸形雕像在非洲民族傳統雕塑中普遍存在著。在熱帶非洲木雕中,不同成分出人意外的配合,有時構成了雕塑的藝術形象,形成了原始藝術的獨特風格。薩奧雕塑這種合乎規範的形式,也是一種古老的祭祀雕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