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書

[拼音]:cidao

[英文]:bayonet

裝於單兵槍械前端的刺殺冷兵器。用於白刃格鬥,也可作為戰鬥作業的輔助工具。又稱槍刺。

刺刀約在1640年前後出現於法國的巴約訥城,並以此而命名。早期的刺刀多呈劍形,刀長30~60釐米,有的甚至長達90釐米,可做長劍使用。最初的刺刀有錐形刀柄,可直接插入滑膛槍口內使用,史稱塞式刺刀。因其有連線不牢靠、妨礙射擊等缺陷,1688年後,被法國陸軍元帥S.de沃邦研製的套在槍口外部的套筒式刺刀所取代。後來又發明了靠彈簧卡榫固定在槍口側方的刺刀。18世紀初,在歐洲一些國家,刺刀已完全取代了長矛。

刺刀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按形狀可分為片形(刀形或劍形)和稜形(三稜或四稜)兩種。按與步槍連線方式,又可分為能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攜行的分離式和鉸接於槍側的摺疊式兩種。分離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鋸齒,並能與金屬刀鞘連線構成剪刀,具有多種功能。現代刺刀一般刀長20~30釐米,它在近戰、夜戰中仍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