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渴望生活-梵高傳》
讀書心得體會《渴望生活-梵高傳》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其年僅二十六歲時的作品。歐文·斯通認為,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七十餘年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無數讀者。這部作品也成為歐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譯成八十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感動億萬讀者。
看見《梵高傳》,想起這個拿生命換了藝術的`人,一生連素描在內一共畫了一千七百多幅畫,生前卻只賣出一幅,大概只賣了幾塊錢。
不知道幾塊錢賣出的那幅畫現在還在不在。
梵高的畫現在值錢了,日本人從倫敦買了一幅梵高的“花瓶向日葵”,花了2250萬英磅。梵高倘活著,這2250萬英磅不知又可以買多少畫布。
梵高那時候的錢也是錢,梵高那時候若也向錢看,今天的人損失可就大了。
這世界似乎總要把養活藝術家的錢變成藝術家遺像前蜂擁的香火。
我不知道梵高的畫到底值多少錢,我想那些“炒”梵高的人也未必知道。梵高活著的時候沒人關心,甚至還要施以謾罵,梵高死了卻拿他炫耀,不知道炫耀的是他的藝術還是別的什麼,也難怪中國的張承志面對看梵高畫的那些人要投以憤怒的一瞥。
但是,研究梵高的文章可是天天都有了。
明代袁小修在他的《東遊記》之三十一中寫道:“焦山有野意,大勝金山。獨《瘞鶴銘》之疑未決,欲親往勘之。蓋此銘諸家若聚訟,以為王右軍書者,蘇子美也;以為顏魯公書者,歐陽公也;以為顧況書者,沈存中也;以為陶隱居書者,黃長睿也;以為諸公皆非,而別有隱君子者,董卣也。”
對於一些歷史的遺物,人們似乎也愛圍觀,不僅圍觀,還愛發一些長長的議論。
這圍觀,可以使長長的時間充實,而這議論,似乎也就成了功夫、學問。
一部《文心雕龍》,養活了多少後代學者,一個孔子,養活了多少誇他罵他的人。
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青年詩人寫過這樣一句話:把魯迅存入銀行,吃利息。
看了這本書,讓我們一樣,渴望生活,熱愛生活。 外國作者的傳記,前言可以看出,作者很誠懇。 有些細節,作者根據環境和梵高的性格推理杜撰了一些,無傷大雅,反而生動許多。
瞭解了梵高的一生,有點沉重,也有些欣慰。 作為一個人,梵高是渴望得到認同的;作為一個人,梵高也擁有了最堅實的後盾,最忠誠?朋友——他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