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漢克,K.L.

[拼音]:Zhongguo Renmin Jiefangjun Junshi Xueyuan

[英文]:Military College, CPLA

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造就合成軍隊高階指揮員和高階參謀人員的最高學府。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培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適應的中、高階指揮員,經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批准,在原華北、華東軍事政治大學的基礎上創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1951年1月15日,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劉伯承領導建立工作,並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它的成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重大轉變的標誌之一。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號召全院人員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掌握現代軍事科學和指揮藝術。毛澤東為該院題詞:“努力學習,保衛國防。”朱德題詞:“為建設近代化的、強大的國防軍而奮鬥。”建院初期,設高階速成系、基本系等 4個系。到1956年,已發展成為具有12個系的綜合性軍事學府,不僅為全軍培養了一批能指揮諸軍兵種合同作戰的軍官,還培養了一支具有現代軍事知識的教員隊伍,編寫了一套體現現代條件的軍事教材,建立了較完善的教學制度。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決定,1957~1959年,以原軍事學院戰役係為基礎,在北京建立高等軍事學院,劉伯承、葉劍英先後任院長;以原軍事學院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等係為基礎,分別建立海軍、空軍、炮兵和裝甲兵等學院;以原軍事學院基本、情報、防化等係為基礎,改組為南京軍事學院,從此形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中級指揮學院體系。1969年,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同時撤銷。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成立,開始設若干大隊,後來改設軍事、政治、後勤等系。1977年12月,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在軍政大學軍事、政治、後勤 3個系的基礎上,分別組建軍事、政治、後勤3個學院。1978年1月軍事學院重新成立,實際上擔負了原高等軍事學院和原南京軍事學院的任務。

軍事學院設訓練部、政治部、院務部、研究部,政治、戰略、戰役、戰術、軍兵種、外軍、科學技術等教研室和電化教學中心。學員班分培訓、輪訓兩種。培訓班,學制 2年,高階指揮班主要招收陸、海、空軍軍以上軍官,培養戰役指揮員;指揮班主要招收師職、少數優秀團職指揮員和參謀,培養戰役戰術指揮員和高階參謀人員。軍事理論班(1985年改為研究生班),招收軍事指揮員和教員,培養軍事理論人才。輪訓班,學制1年以內,招收陸、海、空軍軍以上指揮員,重點研究戰役課題。軍事學院的教學工作,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的戰略方針為依據,研究外軍的戰略思想和作戰特點,探討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指導規律、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和作戰的組織指揮問題。學員主要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黨史、外交政策、戰爭和戰略理論、戰役學、高階兵團戰術、戰史、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等。教學中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方法以研究為主。軍事教學程式為學習理論,研究戰例,進行沙盤、圖上、野外作業和首長司令部演習。

該院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具有先進軍事科學知識的高、中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編寫了大量戰略、戰役、戰術、政治、科學技術教材,包括為全軍編寫的戰役、戰術教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1985年12月,根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決定,軍事學院和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