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調幽蘭

[拼音]:shiying

[英文]:adaptation

個人達到和環境保持和諧關係的過程和結果。適應良好的人對所處環境懷有滿意和有效能的心理狀態。

適應一詞來自生物學,是指生物體的構造、形態、機能向著更適合於自然環境條件的方向的變化過程。人的適應也包括順從環境這個方面,但主要的是人面對變化多端的社會環境,恰當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圓滿而出色地處理問題,以求達到一種與之融洽的關係。適應作為人滿足需要的、積極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要順從他所處的環境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且要認識所處的環境,作出科學判斷,並按照客觀的規律發揮積極的能動作用,改變這些客觀條件、創造出新事物一類的創造活動。所以,人的適應是一種積極的適應。適應是一種漸進的過程。個人與環境和諧關係的持續或由不和諧到和諧總是在活動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也許是改變環境,也許是二者均加以改變。個人的適應過程實際上也是他不斷成長、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不僅要引導兒童善於適應環境,還要教會兒童通過改變環境創造條件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適應與需要

個人和環境的和諧程度取決於環境條件與個人需要的關係,二者適合,人就感到滿意,說明適應良好。所以適應過程就是處理需要的過程。人的需要的滿足或目標的達到,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願望,這有賴於客觀條件的具備與人的行動的合理性。這就要求個人不斷地調節自己的需要或行動方式,否則就會遇到挫折或感到煩惱。這種不斷地調節就是適應過程,也就是個人和環境達到和諧的過程。德國心理學家K.勒溫認為,個人的需要,大部分取決於社會的因素。一個在生長中的兒童,由於他所隸屬的許多大大小小的社交團體的影響而改變了他的需要,或產生一些新的需要。人的高階需要在人的社會生活及人格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社會發展的進步要求在一部分有社會主義覺悟者大腦中的反映。人們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不僅能更好地建立新的社會生活環境,而且能為改造環境而努力奮鬥。

兒童的適應能力是在不斷地適應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依據心理學的研究,在正確教育和引導下,兒童可以成長為積極適應者。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等人認為,積極適應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徵:

(1)自承:肯定自己,有積極的自我概念,認為自己對社會是有貢獻的人。

(2)自制:能夠獨立自主,不受環境條件的束縛;遭到打擊、壓抑、挫折時,內心世界仍然十分寧靜和樂觀。

(3)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待人和藹可親,克己耐心,對同伴有同情心。

(4)助人為樂:幫助他人時感到無比幸福,他的愛超越了自身、家庭,而指向整個人類。

(5)創造性:以創造性的方式觀察與對待一切。

適應不良

一般也叫挫折,這是一種滿足需要的活動受阻或中斷時的狀態;人在產生挫折的情境中,大多會產生不愉快或苦惱的情緒。一個人屢遭挫折,往往會產生悲觀、憂慮,對人不信任,缺乏自信等心理狀態,而且容易引起躲避困難、迴避現實、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等表現。適應不良兒童會感到自卑、無助和內疚,常為自己擔憂,而長期的憂慮會對學習和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有的研究者認為,對於熟悉和簡單的學習任務,憂慮兒童的成績常等同或超過無憂慮兒童,但對新穎和複雜的學習任務,憂慮兒童的學習效率則較差,這可能是被自我防衛所分心的緣故。

挫折產生的原因,有時是環境的因素,如缺乏條件、損失、阻礙等;有時是個人主觀的因素,如奢望、良心譴責、能力欠缺等。經受和處理挫折的能力稱之為挫折耐力。這種對挫折的耐力是有個別差異的。挫折耐力強者,一種是飽經風霜善於適應的過來人,一種是從小接受了處理挫折教養的人。挫折耐力弱者,一種是少經挫折、過度受人溺愛的人,一種是經歷強烈的挫折過多,因而不能處理挫折的人。挫折耐力,可以通過意志教育來培養。教育者的任務,不僅要教導學生懂得一個人具有耐力的必要性,還應當創設一些克服困難的情境,讓他們有經受挫折鍛鍊的機會。

消除和處理挫折的方法很多,最直接是排除障礙使需要得到滿足。希臘政治家德摩斯梯尼由於聲音微弱等缺點不能講演,經過刻苦鍛鍊終於成為著名的演說家和政治家。這是用個人行動克服障礙消除挫折的典型事例。當個人無法消除障礙時,往往也會尋求其他途徑達到目標。比如一個人想成為科學家,希望上大學,但是由於年齡大,工作需要與家庭負擔等原因不能通過升學達到目標,他就通過自學來實現自己的願望。當一種需要無法實現時,便用其他需要來替代,以求間接的滿足。這種用間接的方法以減輕緊張,滿足成就需要也是可行的。當人們的挫折是由於無法實現的奢望造成的時候,唯一的方法是通過別人的勸告或自我分析來調整自己的需要。

當一個人用合理方法無法實現滿足需要的目標時,常採取迂迴的方法對引起挫折或憂慮的情境做出反應,消除內部的衝突或緊張,維護自尊心,求得需要的間接滿足,這稱作適應機制或心理自衛機制。適應機制有許多表現方式,在兒童身上經常可以看到的有自我逃避、自我防禦、攻擊等。自我逃避的表現有:孤立,儘量避免同引起挫折的人或事接觸;抗拒,即以擺脫與現實接觸的方式表示反抗;晝夢,即在幻想中求得需要的滿足;以及倒退行為與壓抑等。自我防禦的表現有:理由化,即找出牽強的失敗原因或把責任推給別人;代償,即以能達到的目標代替原來的目標,如功課不好的兒童專攻體育,以便獲得成功,求得老師同學的注意;攻擊,即借攻擊外界的人和物,以消除來自挫折的緊張,如考試不及格抱怨教師教得不好;以及忌妒、遷怒等。使用心理自衛機制可以減輕不愉快的緊張狀態,有時候是不由己的或難以避免的。但過多地依賴這些方法也會引起不適應的情況或病態心理。

如何對待適應不良的兒童,促進和引導他們順利地適應生活,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解決這個問題,一般認為:首先,要了解兒童造成適應不良的原因,把暫時的挫折狀態和個性失調加以區分。暫時的挫折經過耐心的疏導和幫助,緊張情緒是較易消除的。由於童年的不幸或長期的挫折造成的個性失調,如不幸遭遇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創傷、 個性孤僻、 執拗等,要經過長期或專門治療才能轉變。其次,改變客觀環境是教育適應不良兒童的有效方法。例如,給一些由於挫折而犯錯誤的兒童創造一種情境,使他感到集體的溫暖,受到集體成員的尊重。這樣,即使有嚴重過失的兒童也是可以轉變的。第三,要把適應不良的兒童看成是需要幫助的人。對他們的對抗、攻擊行為要有容忍態度,厭惡或一味地懲罰,只會加深他們的挫折感,不能收到教育的預期效果。第四,培養挫折耐力和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

參考書目

〔日〕大橋正夫編, 鍾啟泉譯:《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美〕J.M.索裡、 C.W.特爾福德著,高覺敷等譯:《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

參考文章

氣管切開術的適應症有哪些?五官科胎肝輸注、移植治療再障的機理和適應症是什麼內科尖銳溼疣鐳射治療的適應症是什麼性知識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腹膜透析方法有哪些,適應症分別是什麼內科生脈飲口服液的適應症,如何服用內科定志丸的組成、功用及適應症,如何服用內科柏子養心丸的組成、功用及適應症,如何服用內科天王補心丹的組成、功用及適應症,如何服用內科茵陳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適應症是什麼內科常用的上瞼下垂手術有哪些,各自的優缺點及適應症是什麼?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