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

[拼音]:Liechao Shiji

明詩選本。編者明末清初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常熟(今屬江蘇)人。明萬曆進士。崇禎初,官禮部侍郎,弘光時為禮部尚書。入清以禮部侍郎管祕書院事。撰有《初學集》、《有學集》和《投筆集》等。所選《列朝詩集》編定於明清之際,選錄明代 278年間的詩作,共81卷,入選詩人1600餘家。全書總分為甲、乙、丙、丁 4集,另外,帝王的詩置於卷首為“乾集”,僧道、婦女、宗室和域外詩列於卷末為“閏集”,元末明初的詩則編在乾集後為“甲集前編”。

《列朝詩集》是仿金代元好問《中州集》而纂集的,旨在以詩存史,儲存一代文獻,所以其編輯體例一如元好問的做法,以詩系人,以人系傳。所選作品一般都屬作者的代表作,間亦有借詩以存其人的情況。每個作者的小傳,介紹姓氏爵裡生平,品評其作品得失,資料比較豐富,有些記述在今天已是罕見的史料,彌足珍貴。錢氏本人作為當時的大詩人,小傳中有關詩的評論,常常有精闢獨到的見解。在談及詩家不同流派時,略有門戶之見,但偏激之論不多。清人對此書頗有貶詞。例如《四庫全書總目》即謂其“以記醜言偽之才,濟以黨同伐異之見,逞其恩怨,顛倒是非,黑白混淆,無復公論”。此論失之偏頗。

《列朝詩集》於康熙初年由錢氏絳雲樓付梓,不久即遭禁燬,流傳極少。至宣統庚戌(1910)始據原版重新雕印。康熙三十七年(1698),錢謙益的族孫錢陸燦曾彙集《列朝詩集》的小傳為一編,單獨刊行,名為《列朝詩集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