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薩,J.
[拼音]:Gugewangguo yizhi
[英文]:Site of the Guge Kingdom
古格王國的都城遺址。在西藏自治區札達縣西20公里扎不讓區象泉河南岸的一座高近 200米的山上,總面積約72萬平方米。古格王國是吐蕃王朝崩潰後,由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後裔德朱貢於10世紀上半葉建立的小王國,共傳27代國王,歷時 700餘年,1630年被拉達克人滅亡。1979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管會曾聯合對遺址進行調查。1985年6~8月,西藏自治區文管會、文物出版社、故宮博物院和四川大學聯合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調查。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依山勢從上到下可分為11層,計有建築遺址445 座,窟洞 879孔,碉堡60座,暗道 4條,各類佛塔28座,外圍有兩道城牆,其中一道系由塔組成的塔牆,至今殘存塔 104座。
按照地形和建築功能的不同,遺址可以分為 9區,包括宮殿區、寺廟區、居民區、軍事設施區等。宮殿建築主要集中在山頂東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數為一層建築,也有二、三層建築。王宮西面,有一處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建築殘跡,系當年王朝集會的議事大廳。山頂北部,有一洞口,通向20米深的國王的“冬宮”,“冬宮”由 8孔20平方米左右的窯洞組成。
現存的寺廟建築有 6座,“白廟”、“紅廟”規模最大,面積各300多平方米,儲存有700餘平方米的壁畫。壁畫題材有各類佛、菩薩、度母、護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贊普世系圖、古格王及臣後禮佛圖、釋迦牟尼傳記圖等。壁畫上的人物動感極強,數千人物絕少雷同。廟內天花板上的圖案多達500多種,大部分為裝飾圖案,少量為飛天、瑞獸題材。壁畫和天花板圖案色彩濃豔,線條流暢,借鑑了印度、尼泊爾中世紀藝術的手法,充分體現了古格王國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時代風格。
遺址上殘留大量文物,有石、陶、銅、鐵生活用具,鐵、木生產工具,竹、木、藤、皮、鐵兵器及大量佛教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