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託·德·圖內爾,C.

[拼音]:tushuguan

民國時期收藏公私文書檔案和各種正式、非正式的出版物,以供人們查閱和研究的機構。

中國近代新式圖書館發端於清末。1905年,第一所官辦公共圖書館──湖南圖書館在長沙成立。1909年,學部奏訂《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成為中國首部圖書館法規。到1911年,各類公私新式圖書館共有二十餘所。中華民國成立後,教育部社會教育司職掌圖書館,圖書館事業有了一定發展。1915、1930、1947年三次公佈了圖書館規程。由於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和啟示,圖書館漸受重視,其作用也日益為社會所關注。與過去相比,此時圖書館的收藏目的由儲存趨於使用,圖書分類開始近代化,圖書館管理逐步科學化。

民國年間,圖書館主要有四類:

(1)國立圖書館,主要有兩所。一是國立北平圖書館,由京師圖書館和北海圖書館合併而成,1931年7月北海新館落成開放,每年閱覽人數幾十萬人。一是國立中央圖書館,1933年4月在南京設籌備處,1936年9月開放閱覽,1940年8月正式成立。

(2)省立圖書館,迄1926年,各省已至少有一省立圖書館,縣、市一級也開始設立圖書館。

(3)大學圖書館,當時規定大學必有圖書館方為合格,著名的有北京大學、清華、燕京及中央大學圖書館。

(4)專門圖書館,許多行政機關、研究機構、工商金融部門,以至宗教團體均設有圖書館,著名的有中央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上海商務東方圖書館,上海徐家彙天主堂藏書樓等。1936年全國各類公私圖書館共五千餘所。抗日戰爭中,圖書館備受日偽摧殘,被毀兩千餘所,損失圖書一千多萬冊。1946年全國圖書館共有二千七百餘所,僅及戰前的一半。

圖書館專業教育開始較晚。1920年開辦的武昌文華大學圖書科,是中國第一個大學圖書館專業,1930年更名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其後金陵、北京大學等亦開辦了圖書館專科,但畢業人數有限。

中國近代圖書館學研究始於1907年孫毓修撰《圖書館》一文。民國年間,圖書館學研究續有發展,沈祖榮、劉國鈞等編撰了新圖書分類法,應用較多。1925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中華圖書館協會,協調各圖書館的活動。

民國年間,圖書館事業雖有一定發展,但無論其數量還是其研究管理水平,都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先進國家。

參考文章

電氣工程圖書館的智慧化設計要求是什麼?電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