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編號

[拼音]:pingpangqiu bisai de zhanlüe he zhanshu

乒乓球比賽的戰略

戰略是統管全域性的,它對全域性的勝負,往往起著關鍵的作用。乒乓球比賽的戰略,是在正確分析乒乓球技術、戰術發展動向的基礎上,對雙方實力作出客觀的估計,根據“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原則,對自己的行動作出正確的決策。在參加一些重大的國際乒乓球比賽中,戰略的研究通常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制定本隊的戰略方針

制定一個乒乓球隊的戰略方針,主要是針對對方技術、戰術的實力和特點,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戰勝對方。例如,1960年日本選手創造了“弧圈球”的新打法,中國乒乓球隊在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前根據當時自己的技術實力,制定了“以快對慢、以近制遠、調動對方、力爭主動”的戰略方針。結果中國隊發揮了快速多變的特點,運用發球搶攻和快攻的長處,削弱了日本隊弧圈球的作用,從而奪取了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和男子單打冠軍。

團體賽的用人策略

團體賽的用人策略,主要是根據雙方隊員的適應能力來考慮的。比較成功的用人方法有下列幾種:

(1)出奇制勝。所謂“出奇”,主要是選派對方一時難以適應而又預料不到的運動員上場比賽。例如在第2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時,中國隊突然派張燮林上場擔任主力,出乎日本隊的意料之外,打亂了日本隊的部署,結果中國隊以獲5∶1獲勝。

(2)起用新手。新手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而且對方對新手的技術、戰術的特點了解較少,故亦具有“奇兵”的作用。例如,中國男隊在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團體決賽時,起用新手李景光和樑戈亮;中國女隊在第33、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團體決賽時,分別起用葛新愛和張德英作主力;特別是第3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參加男子團體決賽時的 3名選手謝賽克、蔡振華、施之皓全是新手,參加女子團體賽的童玲、曹燕華也是新手。這些新手的起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圖1)。

(3)分兵把關。這是針對不同對手的不同打法特點,分別選派相應的選手上場作戰,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例如,中國女隊在參加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時,根據歐洲和日本選手兩類不同打法,將參加團體賽的 4名隊員分成兩路,一路是直拍進攻型選手梁麗珍和李赫男,她們擅長對付削球,以迎戰歐洲隊為主要任務;另一路是橫拍防守型選手林慧卿和鄭敏之,她們擅長對付進攻型打法,以迎戰日本隊為主要任務。這樣,中國女隊在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首次奪得女子團體冠軍。

團體賽的排陣法

團體賽中由於雙方運動員出場的順序不同,這就為排陣提供了運用戰略的機會。

男子團體賽採用 3人輪賽的9場5勝制。出場順序:甲方為A(1,5,9)、B(2,4,7)、C(3,6,8),乙方為X(1,4,8)、Y(2,6,9)、Z(3,5, 7)。比賽中,雙方總是設法先贏得5場的勝利,故一般把第1主力排在B或Z的位置上,爭取在最後一輪中第1個上場;把第2主力排在A或X的位置上,以爭奪頭場的勝利。排陣對於一場旗鼓相當的比賽極為重要,教練員不僅要考慮己方的實力,也要分析對方佈陣的位置,力爭己方的排陣能在前幾場比賽中先佔優勢,直至取得全域性的勝利。

女子團體賽採用 2人輪賽加一盤雙打的 5場 3勝制。出場順序:甲方為 A(1,4)、B(2,5),乙方為X(1,5)、Y(2,4)。雙打排在第3場。女團排陣法比較簡單,一般都以A或Y為第1主力的位置,目的是爭取在第4場中能搶先取得勝利。但在特殊情況下,有時也可以採用釘人排陣法。

乒乓球比賽的戰術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是實現戰略意圖的一種手段。而戰術運用能否奏效,則決定於戰術制定與運用得是否正確和戰術質量的高低。“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不僅是制定乒乓球戰略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制定乒乓球戰術的基本原則。要使所制定的戰術符合這一基本原則的要求,必須儘可能瞭解對手的技術、戰術特點及其發展變化情況,以便採取相應的有效戰術措施。乒乓球具有各種各樣的打法,各種打法之間的戰術運用各不相同。乒乓球各種打法的戰術,一般有下列幾種。

發球搶攻戰術

是一種先發制人的戰術,特別是以攻為主的選手,常以此作為一種重要的得分手段。發球搶攻戰術的運用效果,主要取決於發球質量和進攻能力。各種打法常用的發球搶攻戰術有:

(1)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后搶攻;

(2)反手發急上、下旋球后搶攻;

(3)正手或側身發轉與不轉球后搶攻;

(4)正手發右側上旋球后搶攻;

(5)下蹲式正、反手發左、右側上、下旋球后搶攻;

(6)側身正手發高、低拋左側上、下旋球后搶攻;(圖2) ⑦正、反手倒板發轉與不轉球后搶攻(這是採用兩面不同效能球拍的選手常用的一套發球)。

對攻戰術

是進攻型打法互相對壘時常用的一項重要戰術。快攻類打法主要是依靠正、反手攻球和反手推擋的技術,充分發揮快速多變的特點來調動對方,以達到攻擊的目的;弧圈類打法主要是依靠正、反手拉弧圈球和扣殺技術、充分發揮旋轉的威力來牽制對方,以達到攻擊的目的。常用的對攻戰術有:

(1)緊壓反手,結合變線,伺機搶攻。即以壓反手為主,當對方側身時配合變線,並伺機側身搶攻;

(2)調右壓左,伺機搶攻。即先調正手,然後再壓反手,使對方不能發揮近臺反手和側身攻的特長;

(3)連續壓中路及正手,伺機搶攻。即先壓中路,迫使對方側身讓位回擊,再變正手,然後搶攻;

(4)輕重力量變化,伺機搶攻。即先用加力推擋,迫使對方離臺,再用減力推擋引對方靠近球檯,在調動對方前後移動中,伺機搶攻;

(5)近臺打(拉)回頭和遠臺對攻(拉)。即在被攻的情況下,用打(拉)回頭的辦法,爭取由被動變主動。此外,還可用遠臺放高球的辦法,作為過渡性的防禦手段。

拉攻戰術

拉攻是以攻為主打法對付削球類打法的主要戰術。要使拉攻戰術運用得好,首先要拉得穩,並有落點、旋轉和輕重力量的變化,才能創造較多的戰機;其次,要具有拉中突擊或拉衝結合和連續扣殺的能力,方能奏效。其主要戰術有:

(1)以拉反手為主,側身突擊(或拉衝)斜線後,進行扣殺或加力拉衝;

(2)拉兩角,突擊(或拉衝)中路或直線後,扣殺或拉衝兩角;

(3)拉中路,突擊(或拉衝)兩角,再扣殺或拉衝空擋;

(4)拉正手伺機突擊(或拉衝)後,連續扣殺或拉衝。這是用以對付正手較弱的削球手的戰術;

(5)長拉短吊,伺機突擊或拉衝,即在拉攻中利用吊短球或搓球引對方靠近球檯再用突擊(或拉衝)以及連續扣殺或拉衝。這是用以對付站位較遠以穩削為主的選手的一項重要戰術。

搓攻戰術

搓攻是進攻型選手的一項輔助戰術,而削球類選手則以此作為進行反攻的一項重要手段。搓攻戰術主要是利用搓球的旋轉變化和落點變化為進攻創造機會,藉以達到攻擊對方的目的。其主要戰術有:

(1)以快搓短球為主,伺機進攻,即用搓短球控制對方,以便搶先進攻,這是進攻型選手相互之間常用的戰術;

(2)搓轉與不轉球至不同落點,伺機進攻,即用本身動作或倒換兩面不同效能球拍搓出不同旋轉球進行搶攻;

(3)以穩搓防守為主,伺機進攻,這是以穩削為主的選手常用的一種戰術,即用加轉搓球為主控制對方,同時作好防禦準備,遇有機會則用正、反手進行搶攻。

削中反攻戰術

削中反攻是削球類打法賴以得分的主要戰術。它以削球的旋轉變化和落點變化迫使對方回球偏高,伺機進行反攻。為此,首先要求能用削球和對方相持並控制對方,才能為反攻創造戰機。其次,要具備在走動中進行攻擊的能力,方能使戰術運用達到目的。其主要戰術有:

(1)以削加轉球至對方左角為主,配合削不轉球至對方右角後進行反攻;

(2)連削對方正手,突變反手,迫使對方用搓回接,伺機用反手或正手反攻;

(3)連續削加轉球至不同落點,伺機削不轉球后進行反攻,這是使用兩面不同效能球拍的選手採用倒板削球的主要戰術;

(4)中近臺逼角反攻,即站位較近,用快削逼住對方兩大角,迫使對手左右奔跑,伺機反攻。這是60年代常用的戰術。但隨著弧圈球技術的發展,削球類打法鍵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3828.html' target='_blank' >夏言誚ǚ朗亓耍室押萇儆腥嗽擻謾Ⅻ/p>

接發球戰術

接發球戰術是與發球搶攻戰術相抗衡的一項戰術,其目的在於破壞對方發球搶攻戰術的運用,爭取形成相持或主動的局面。接發球戰術主要有:

(1)用拉球、快撥或推擋回接,爭取形成對攻的相持局面,這是比較主動的接發球方法;

(2)用快搓短球回接,使對方難以發力搶攻(拉),力爭下一板搶先進攻,切忌連續搓球,以免造成被動;

(3)用削球或搓球的旋轉、落點變化來控制對方,以造成對方擊球失誤或形成相持局面,這是削球手常用的接發球方法;

(4)接發球搶攻,這是比較積極、凶狠的回接方法。當正確地判斷對方來球旋轉並在擊球位置較合適時,大膽運用,雖然難度較高,但效果很好。

擋、攻、削結合戰術

擋、攻、削兼施是攻守結合型打法的一項綜合性戰術,尤以直拍攻守結合型選手運用較多。其主要戰術有:

(1)擋後變削,進行反攻;

(2)削後變擋或拱球,伺機進攻;

(3)攻後變擋或削球伺機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