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酶

[拼音]:neihe hangyun

中國自營內河航運始於19世紀70年代。民國成立以後,取得了進一步發展,但在抗日戰爭期間遭受較大損失,至40年代末未能恢復。中國有江河五千多條,總長度四十二萬多公里。其中長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外流河有十五條,在中國發展內河航運具有很多優越條件。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輪船自由航行於中國的沿海與內河,航運業大半操諸外商之手,外船憑藉雄厚資本及不平等條約的保護,處於壟斷地位。在外國航運勢力壓迫下,中國內河航運業只得到微弱的發展。1911年全國有五百九十六個輪船企業,共有資本兩千一百八十四萬元,各種輪船一千零九十七艘,合計總噸十四萬七千零八十七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內河航運曾一度蓬勃發展。1914年虞洽卿在上海創辦三北輪埠公司,至1933年已擁有輪船三十三艘,開闢上海至寧波、天津、福州及長江航運等航線。該公司和虞洽卿經營的寧波輪船公司在航運業中自成一系。1925年,盧作孚集資五萬元創辦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至戰前有輪船四十六艘,為後方規模最大的民營航運公司。據國民政府交通部統計,戰前全國共有江輪三千三百三十三艘,計二十萬八千六百一十七噸。

航運業中歷史悠久的招商局於1930年由國民政府改為國營。其前身是李鴻章於1872年(同治十一年)創辦的輪船招商局,這是晚清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航運公司。成立後,遭到美商旗昌,英商太古、怡和輪船公司在運費上削價競爭,企圖將其擠垮,繼續壟斷中國航運業。輪船招商局奮起應戰,承攬漕糧,兼攬商貨。1885年(光緒十一年)經盛宣懷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理。1930年由國民政府改為國營後,1932年歸交通部,從此成為國民黨四大家族壟斷航運的機構。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外商輪船先後返回中國沿海內河復航,加之內戰頻繁,屢有徵調軍用、碰壞船隻等事,自營航運業受到很大打擊。1927年招商局只佔長江航線的總貨運的2.1%,此後雖有上升,但至1936年也只佔16.4%。抗日戰爭爆發後,外輪陸續撤離,自營航運業均努力搶運上海數百家工廠的內遷器材及軍用物資,其後又投入後方水陸交通。戰時中國船舶直接間接損失總計三千艘,四十九萬五千三百二十噸。抗戰勝利後,各航業公司努力恢復水運交通。據1947年6月交通部統計,當時輪船共一千五百零一艘,計十七萬九千八百九十三噸。內河航運終未恢復到戰前水平。

參考文章

中國內河航運和海運(river and marinetrans-portation of China)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