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文學

[拼音]:Cheng Zihua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指揮員。1905年6月20日生於山西省解縣(今屬運城市)。曾在太原就讀於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參加了廣州起義,後隨工農革命軍第 4師堅持海豐、陸豐地區的革命鬥爭。1928年9月到馮玉祥部第2軍南路軍從事兵運工作。翌年12月在湖北發動大冶起義。起義部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 5軍第 5縱隊,任支隊長。1931年進入中央蘇區,歷任團長、師長和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曾獲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9月被派到鄂豫皖蘇區,任第25軍軍長。同年11月,同吳煥先、徐海東率部實行戰略轉移,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絡的情況下,指揮所部戰勝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開闢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繼又率部西進甘肅,接應中共中央所率紅軍北上。1935年9月所部與陝北紅軍會師,任第15軍團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勞山戰役、榆林橋戰役,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1937年9月起,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人民武裝部部長。1939年1月任冀中軍區政治委員,後兼任冀中區黨委書記,與呂正操整頓部隊,總結和推廣在平原地區建設根據地和開展游擊戰爭的經驗,領導冀中軍民挫敗日軍多次圍攻和“掃蕩”。1943年秋起,任中共晉察冀分局代理書記、晉察冀軍區代理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初期,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率部參加遼瀋戰役,並參與指揮了塔山阻擊戰。參加平津戰役後,任第13兵團司令員,指揮解放鄂西、湘西的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山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1年起長期擔任國家經濟建設和民政部門領導工作。他曾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82年、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他還是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有《冀中平原上的民兵鬥爭》(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