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6世紀宗教改革家政治思想

[拼音]:Wuzhong Qiyuan

[英文]: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英國生物學家C.R.達爾文系統闡述生物進化思想的重要著作。該書全名為《論依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鬥爭中儲存優良族的物種起源》。1859年11月24日初版於倫敦,1872年最後修訂出第 6版。這部著作早已被廣泛譯成多種文字。中國最早由馬君武用文言文譯出此書的一部分,於1902~1903年載於《橫濱新民叢報》。1920年由中華書局翻譯出版了全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和科學出版社還分別於1954年和1955年出版過兩個譯本。商務印書館將此書選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於1981年出版。

該書的寫作經過一段長期的孕育過程。作者從1837年7月至1838年2月寫的《物種變異筆記》第1本,已經預示了有關自然選擇的原理;1842年6月寫出了一個簡略的概要,並於1844年加以擴充;1856年5月開始著述論物種一書;到1858年6月大約完成一半計劃的時候,接到A.R.華萊士寄來的一篇立論基本相同的論文,於是先將1839年和1844年寫的原稿連同華萊士的論文一起送到林耐學會同時宣讀;最後在1856年書稿的基礎上重新摘要寫完了全書。

《物種起源》一書是進化論的奠基著作。它既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充足證據,又合理地闡明瞭生物進化的機制。為了表明進化在事實上已經發生,達爾文總結了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材料,論證了棲居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從一個或少數幾個原始型別進化而來,揭示出各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為了解釋進化如何發生,達爾文在書中根據對動植物在家養狀態和自然條件下普遍存在的變異的研究,提出了作為進化論核心的自然選擇理論,認為在生存鬥爭中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趨於滅絕,而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則被選擇儲存下來,通過一代代的自然條件的選擇作用,適應的變異逐漸積累,形成新的物種。達爾文用自然選擇理論科學地說明了物種的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樣性與統一性,並把通過自然選擇而實現的進化置於全書最重要的地位。

《物種起源》不僅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使進化論思想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克服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引起了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歷史程序中有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該書問世不久,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給予很高的評價。馬克思認為它“為我們的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恩格斯進而指出,“目的論過去有一個方面還沒有被駁倒,而現在被駁倒了。此外,至今還從來沒有過這樣大規模的證明自然界的歷史發展的嘗試,而且還做得這樣成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 503頁)。

參考文章

蜂鳥科的蜂鳥簡介、下屬分類、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物種起源、人工餵養、保護現狀、蜂鳥科大全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