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制度

[拼音]:nantong linggong xueshe

培養京劇演員的學校。1919年初,南通實業家張謇倡辦,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擔任學社主任。學社的章程、制度、課程設定等,都由歐陽予倩親自制訂,7年畢業,學生一切費用均由學社負擔。戲劇課以京劇為主,用崑劇打基礎。文化課必修的科目,有國文、算術、歷史、地理、英文、體操等,並注重音樂、舞蹈的教學,以增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該社強調對學生啟發教育,禁止體罰。歐陽予倩除親自教戲外,還聘請了一批頗有名望的教師,如薛瑤卿、吳我尊、文榮壽、李月恆、陳燦亭、呂小卿以及馮子和、趙桐珊(藝名芙蓉草)、張榮奎等。歐陽予倩親自編寫教材,示範演出,因此,兩年內,伶工學社的學生就能單獨演出。為了加強舞臺實踐,在開辦伶工學社的同時,還在南通興建了一所新型劇場,取名更俗劇場。梅蘭芳、程硯秋、王鳳卿、楊小樓、譚富英、趙桐珊、蓋叫天、魏蓮芳、姜妙香等許多知名演員,都曾先後在這裡演出。伶工學社學生也數次與梅蘭芳等配戲,或同臺演出。1921年秋,歐陽予倩帶著伶工學社學生去漢口演出,與陝西易俗社相遇,交流了教學經驗。

歐陽予倩主辦南通伶工學社,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一所新型的戲曲學校,造就一批有較高文化知識的演員;學生畢業後,通過組織演出團體,把舊劇作一番徹底的改革。但由於保守勢力比較頑固,歐陽予倩的理想未能實現,他於1922年離開南通伶工學社。南通伶工學社前後舉辦7年,培養學生90多人,中間輟學者30餘人。1926年秋,因經費困難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