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

[拼音]:Shimian Maifu

[英文]:Ambush on All Sides

中國古代琵琶曲。作者佚名。關於此曲(及另一琵琶曲《霸王卸甲》)的來歷,見明末清初人王猷定(1598~1662) 所著《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中提到的《楚漢》。文中述及:“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聲、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悽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餘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曲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蘋所編的《琵琶譜》,名《十面》,分13段。其分段標題為:

(1)開門放炮、②吹打、③點將、④排陣、⑤埋伏、⑥小戰、⑦吶喊、⑧大戰、⑨敗陣、⑩烏江、(11)爭功、(12)凱歌、(13)回營。現今各派傳譜分段各異,有多至24段者,如李光祖整理的《琵琶古曲李廷鬆演奏譜》;也有少至9段者,如劉德海1975年演奏譜。

樂曲採用具有特性的音調,加以變奏、展衍,一氣呵成,構思完整,形象鮮明。在琵琶上發揮了煞弦、絞弦等特有的技法,增加了色彩,突出了琵琶曲中武套的特點。

參考文章

十面埋伏的應用法則股票基金十面埋伏的技術特徵股票基金為什麼湯應曾能寫出琵琶曲《十面埋伏》美術與音樂十面埋伏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