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拼音]:xiaopinwen

散文品種之一。“小品”一詞在中國始於晉代,稱佛經譯本中的簡本為“小品”,詳本為“大品”。後遂以“小品”統稱那些抒寫自由、篇幅簡短的雜記隨筆文字。

20年代所謂“小品文”,又稱作“小品散文”或“散文小品”,系泛指文學體裁中與詩歌、戲劇、小說並舉的散文。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盛極一時,報紙副刊紛紛開闢專欄,1932年9月林語堂創辦的《論語》半月刊,是最早專門刊登小品文的雜誌。當時,對小品文的範圍,看法不盡相同。有的仍指包容各種體式的文學散文,有的側重於指夾敘夾議的雜感隨筆,還有的偏重於指抒情散文或指速寫之類的敘事散文。一般來說,此時和以後所謂“小品文”,係指那些形式活潑、內容多樣、篇幅短小的雜感文字,它夾敘夾議地講一些道理或生動精練地敘述一件事情,其特點是深入淺出,言近旨遠,講究情趣,並往往有幽默感和諷刺力量。

1934年以後,《人間世》半月刊、《太白》半月刊、《新語林》半月刊以及《文飯小品》月刊、《芒種》半月刊、《西北風》月刊等以刊登小品文為主的刊物競相出現。同時出現了“科學小品”、“歷史小品”和“幽默小品”、“諷刺小品”等名目。以至人們稱1934年為“小品文年”或“小品文雜誌年”。圍繞什麼是小品文,小品文的內容、寫法和價值、傾向等,展開了熱烈討論。林語堂提倡小品文“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人間世〉發刊詞》),林語堂、周作人寫的那些閒適淡遠的小品文即其代表。這種主張受到許多人的批評,魯迅等人反對把小品文當作“小擺設”,強調它對社會現實的迅速反應和作為“匕首”、“投槍”的社會功能(魯迅:《小品文的危機》),魯迅雜文中的許多篇章便是富有社會意義的小品文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