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

[拼音]:Youtekaiweiqi

[英文]:Сергей Иосифович Юткевич (1904~1985)

蘇聯電影導演、畫家、教授、理論家,蘇聯人民藝術家。1904年12月28日生於聖彼得堡,1985年4月23日卒於莫斯科。1921~1923年,曾就學於В.梅耶荷德領導的國立高等導演實習學校。早年曾任電影導演А.М.羅奧姆的助手。他曾經是反對傳統藝術的“奇異演員養成所”派的創始人之一。

《花邊》(1928)是他獨立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接著他攝製了表現裡海漁民工作隊與富農鬥爭的《黑帆船》(1929)和描寫青年農民成長為革命工人的《金山》(1931)。在《金山》中,他第一次實踐了他所主張的聲畫對位原則。他在1932年與Φ.М.艾爾姆列爾合拍的《迎展計劃》標誌著蘇聯電影的新階段,它把目標轉向了工廠的日常生活和在五年計劃時期出現的工人階級內部先進與落後的衝突,揭示覆雜而矛盾的人物性格。此後他拍攝了《礦工》(1937)和《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1940),後者確立了塑造歷史人物形像的新原則。衛國戰爭期間,他拍攝了紀錄片《戰時影集第 7號》(1941)和《解放了的法蘭西》(1944)。

影片《帶槍的人》(1938,獲蘇聯國家獎金)真實而又成功地塑造了列寧的形像。《列寧的故事》(1958)不僅表現了作為領袖的列寧,而且表現了作為人的列寧。《列寧在波蘭》(1966)以內心獨白手法揭示了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關於戰爭與和平問題的哲理性思考。該片1966年獲全蘇電影節大獎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1967年獲蘇聯國家獎金。《列寧在巴黎》(1981)描寫列寧僑居巴黎期間,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思考,以及與形形色色無政府主義思潮的鬥爭。影片採用了許多新的電影手法,如時空倒錯等。該片於1983年獲蘇聯國家獎金。尤特凱維奇還執導了《奧瑟羅》(1956,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

尤特凱維奇自1929年起即在國立電影學院任教。他的著名電影理論著作有《銀幕上的人》、《電影導演對位法》、《政治電影的模式》以及大量有關電影美學和電影理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