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洛金,А.М.

[拼音]:zhongguo xiqu xueyuan

高等戲曲藝術院校。1949年,以原四維兒童戲劇學校第三分校為基礎開始籌辦,於1950年1月28日在北京成立,名為戲曲實驗學校,田漢兼任校長。設8年制的京劇表演和6年制的京劇音樂兩個專業,同年夏季招收新生,與原有學生分別編班。1951年4月,劃歸中國戲曲研究院,後改名為北京戲曲實驗學校,增設舞臺美術班,王瑤卿任校長。1954年,歸屬文化部,定名中國戲曲學校,並與東北戲曲學校合併,晏甬任校長。1954年,增設7年制的地方劇科(培養河北梆子、評劇演員)。1958年,開辦青年演員進修班和形體基本功師資訓練班,並附設實驗京劇團,蕭長華任校長。1962年後,只設京劇表演、京劇音樂兩個專業。1966年6月,教學活動停止,1977年12月恢復。1978年10月改為中國戲曲學院,設京劇表演、戲曲音樂、戲曲導演、戲曲編劇、戲曲舞臺美術5個系,史若虛任院長。

中國戲曲學校建校後,即實行招生考試和班級教學制度,廢除了舊有的包身制和打罵體罰制度,倡導啟發式教學。教學方針為“普遍培養,因材施教”。在專業教學上,借鑑科班經驗,採用基本訓練與成品教學相結合,以成品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原則。在教學內容上,除以傳統劇目打基礎外,並有新編歷史戲和現代戲劇目,使學生掌握各方面的表演和伴奏技能。在課程設定上,注重文化理論課程與思想品德教育。建校以來,許多著名演員如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於連泉、尚和玉、郝壽臣、李桂春、姜妙香、侯喜瑞等都曾任教。教師還有雷喜福、貫大元、傅德威、茹富蘭、程玉菁、華慧麟、雪豔琴、方連元等。從1956年起,已陸續培養出各門專業的畢業生1300餘名,分佈在全國各地劇團和其他專業團體中,在演出、教學和研究工作中,發揮著他們的藝術才能。其中有王詩英、謝銳青、劉秀榮、李維康、王晶華、王夢雲等。1959年10月中國戲曲研究院籌辦成立過以張庚為院長、晏甬為副院長的中國戲曲學院,開辦過 3年制的戲曲文學、戲曲導演、戲曲音樂、戲曲舞臺美術專修班,以短期進修的方式,培訓了一大批有實踐經驗的戲曲演員、編劇、導演、音樂、舞臺美術和戲曲理論研究工作者,1963年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