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劇表演一得

[拼音]:mo

中國東北古代民族。亦稱“貉”。其名見於《詩》、《書》。為北方民族的一種泛稱。秦漢時,又與胡並稱“胡貉”,史家註明,胡居北方,貉居東北。又註明“貉即也”,故秦漢以後,貊往往連稱,或異寫作穢貉、貉、薉貊。一說貊即山戎,一說來源於“北發”。或以為貊散處中國北方,居東北,因族類相近,語言相通,逐漸融為一體,故、貊先由單稱,後為連稱。其分佈地區,戰國、秦漢以來聚居於今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嫩江和松花江一帶,稱為夫餘(即扶余);一部分向東南遷徙,分佈於鴨綠江、圖們江流域和朝鮮半島東北沿海一帶,稱作沃沮、高句麗、和小水貊等。秦漢之際,衛氏朝鮮雄踞朝鮮半島北部,部分人附屬朝鮮。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薉君南閭叛朝鮮,率28萬口至遼東附漢。此為人自朝鮮半島東北沿海北遷的記錄。時夫餘已立國,沃沮、高句麗並屬漢玄菟郡。西漢末年及東漢初中葉高句麗漸強,玄菟郡北遷,沃沮、、小水貊等並附高句麗。貊系統各族中,惟夫餘與高句麗最強。

貊人以農耕為主,兼事狩獵。秦漢時,階級分化較明顯。有法禁,無大君長,官有侯、邑君、三老。刑嚴急,殺人者償死;侵犯別人邑落者,輒相罰,“責生口牛馬”。少寇盜。善於步戰,作矛長三丈,數人共持之。知種麻,養桑蠶,作綿布。出好弓,曰“檀弓”(小水貊產“貊弓”)。產良馬,名“果下馬”。其地多文豹,出班魚皮。言語習俗大體與高句麗同。男女衣著皆曲領。同姓不婚。有病死者即棄舊室,另造新居。俗重山川各有部界,不得任意超越。常在十月祭天,晝夜飲酒歌舞。祭虎以為神。

參考文章

貊鄉鼠壤造句素材民族探幽:夫餘與穢貊素材帶“貊”的詩句大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