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圖玉山

[拼音]:richang shenghuo shehuixue

[英文]:sociology of daily life

研究日常生活領域中人們的社會關係、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

產生和發展

最早用唯物史觀研究無產階級日常生活的著作是F.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英國統計學家、社會學家C.布思在19世紀末對倫敦市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寫出了《倫敦居民的生活和勞動》(1891~1903)一書。美國社會學家R.E.帕克等人在20世紀20年代對芝加哥城市社群生活作了廣泛的調查、分析。美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W.G.薩姆納的《民俗論》(1907)一書,從理論上闡述了在群體日常生活中風俗習慣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國家的城市化、工業化和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同這一程序相伴而生的是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社會為人們提供的日常生活設施日益完善以及日常生活服務的日益社會化。這些對人們的家庭生活和個人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越加重要。日常生活社會學的研究更加科學化。蘇聯自恢復社會學研究以來,比較重視日常生活的研究,確認了日常生活社會學作為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地位。它主要研究在日常生活領域內,影響各階級、階層、職業、勞動、地域共同體中人們現實行為的各種社會條件、社會機制和社會心理機制,並分別從物質的、精神的以及家庭的等日常生活不同領域的角度,研究滿足勞動者物質和精神需求的途徑。6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學對日常生活的研究發展較快。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的社會批判理論,強調研究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官僚制和大眾文化控制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化現象;美國現象學社會學派從M.韋伯的“主觀理解”出發,認為個人賦予日常生活各種情境的意義具有首要作用,他們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交往過程,重視通過分析日常生活的語言來揭示其社會意義;民俗學方法論則把人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作為自己研究的中心課題,著重通過各種調查方法來發現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發現人們是怎樣理解和解釋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美國社會學家A.韋格特在《日常生活社會學》(1982)一書中,根據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生活實際,歸納出計算機、自動化、官僚組織、火箭、電視、人口增長和人口向城市集中為現代日常生活的七大特徵,並對日常生活與科學、宗教、巫術、廣告、時間和空間的關係作了詳盡分析。

中國自1979年以來,一直重視對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研究。研究的課題主要涉及:物質生活的需求及合理消費模式的確立問題;家庭日常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家務勞動及日常生活的社會服務;閒暇時間的利用及精神需求的滿足途徑;日常生活交往及新型人際關係的形成,等等。

基本內容

日常生活社會學以人們在日常生活領域的相互關係、活動和行為作為研究物件。日常生活指在人們的生產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領域以外,對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消費性活動,包括衣、食、住、行、用、醫療保健、文化學習、體育鍛煉、休息娛樂、親友交往、戀愛婚姻、風俗習慣、典禮儀式等廣泛的活動領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某一社會中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徵,受物質生產水平、社會關係、道德風尚、文化教育、歷史傳統、社會心理以及地理環境的影響。一般說來,日常生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又保留著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中所形成的在滿足個人或家庭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方面的特有形式,其行為規範和風俗習慣表現出穩定的特點。一定社會的日常生活變異同社會經濟變遷相比,往往具有滯後性。而某種日常生活正規化一旦形成,則對人們的個性和行為修養產生重要影響。

各國學者從不同的研究目的出發對日常生活作了多種分類:

(1)從主體角度分為社會日常生活、家庭日常生活、個人日常生活;

(2)從社群角度分為城市日常生活和農村日常生活;

(3)從日常生活巨集觀結構角度,分為日常物質生活和日常精神生活;

(4)從日常生活微觀結構角度,分為滿足生理需要日常生活、社交生活、文娛體育生活、個人創造活動、家務勞動生活和家庭道德生活,等等。

日常生活社會學主要研究:

(1)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諸因素對日常生活的制約作用,不同階級、階層、職業群體之間以及社會群體內部日常生活各種差別的形成因素;

(2)日常生活中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的途徑、方式和特點,以及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合理結構;

(3)日常生活的時間預算、閒暇時間的利用,不同職業、人口群體和個人的生活活動結構;

(4)家務勞動的自我服務和社會服務;

(5)日常生活的時尚、風俗、情緒等社會心理和個人心理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6)家庭及各種非正式組織中的人際關係、行為規範和準則;

(7)日常生活的社會化對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個人對於最適合本人特點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選擇等問題。

研究方法

除採用社會學的一般方法外,通常採用如下兩種方法:

(1)對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物質消費、精神文化、家庭生活和交往)進行分類統計的研究方法。

(2)累積研究方法,如通過時間支配狀況這一特定尺度,測定不同群體和個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結構、各種現象和過程存在的原因和內部聯絡;通過家庭用具擁有量及使用特點等資料,判斷人們日常生活的物質條件、需求滿足狀況和個人或群體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