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書目著錄
[拼音]:jindai xiju
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時期的戲劇。以大家名作而論,成就不很突出。然而,由於近代是一個社會變革時期,從文學史發展的角度和舊民主主義時期戲曲改良方面來看,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奇與雜劇創作
中國的傳奇和雜劇至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已瀕臨衰亡時期。稍知名者,有黃燮清的《倚晴樓七種曲》。黃燮清,原名憲清,字韻珊,號吟香詩舫主人。浙江海鹽人。所著除《倚晴樓七種曲》外,尚有《玉臺秋》、《絳綃記》二種流傳。《倚晴樓七種曲》中之《桃溪雪》著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演清康熙時耿精忠在福建謀叛,浙江烈婦吳絳雪遭難事。文詞可觀,戲劇排場無甚可取,然對當時劇壇有一定影響。光緒二十七年(1901)陳擷芬《題〈桃溪雪傳奇〉》說:“衣冠多少和戎輩,可有閒情讀此書?”光緒三十年(1904)迦現《〈桃溪雪〉題詞》說:“卻敵安民代展籌,熱心為國死方休。”可以看到在這個歷史故事中寄託著一定的愛國思想。此外有李文瀚,字雲生。安徽宣城人。著有《紫荊花》、 《胭脂舃》、 《鳳飛樓》、《銀漢槎》四種傳奇。楊恩壽,字蓬海,號坦園。湖南長沙人。著有《坦園六種》,包括《麻灘驛》等三種傳奇和《桂枝香》等三種雜劇。《桂枝香》譜寫同期小說《品花寶鑑》事。光緒初年,有陳烺,字叔明,號潛翁。江蘇陽湖人。著有《仙緣記》、《燕子樓》等十種。這些劇作藝術上多模擬因襲前人,追步蔣士銓等的後塵;思想內容缺乏時代特點,只是傳奇、雜劇衰落時期的餘波。
戲劇改良運動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戲劇開始出現明顯的變化。隨著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和革命運動的展開,興起了戲曲改良運動。光緒二十八年(1902),梁啟超在《新民叢報》創刊號上發表了《劫灰夢》傳奇,提出法國的“福祿特爾,做了許多小說劇本,竟把一國人,從睡夢中喚起來了”。他也要“把俺眼中所看著那幾樁事情,俺心中所想著那幾片道理,編成一部小小傳奇,等那大人先生,兒童走卒,茶前酒後,作一消遣,總比讀那《西廂記》、《牡丹亭》強得些些。這就算我盡我自己本分的國民責任罷了”,表現了改良戲曲創作使之為政治宣傳服務的明顯傾向。他接著又陸續發表《新羅馬》和《俠情記》傳奇,《新羅馬》取材義大利1849年獨立時瑪志尼、加里波的、加富爾三人的事蹟。雖演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實是藉以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慨,宣傳改良思想。《楔子》一出〔念奴嬌〕說:“興亡何限,救時端賴豪傑。”鼓動中國愛國志士,象瑪志尼等,以民族精神、自由主義掀起革命,奔走流血,洗刷國恥,振興中華。
梁啟超的三部傳奇劇本,都沒有寫完。《劫灰夢》、《俠情記》只有1出,《新羅馬》計劃寫40出,只完成7出。但是,他對利用傳奇、雜劇和亂彈劇本,宣傳新思想,起到了倡導作用。此後,他主辦的《新民叢報》、《新小說》又先後發表蔣觀雲《中國演劇界》、三愛(陳獨秀)《論戲曲》等文章,宣傳戲曲改良。光緒三十年(1904),中國第一個專門的戲劇刊物《二十世紀大舞臺》創刊,以宣傳革命為目的,特有異采。柳亞子在《發刊詞》中說明創刊目的是“戲劇改良”,“以霓裳羽衣之曲,演玉樹銅駝之史”,鼓動作家創作中國古代種族壓迫的歷史題材,“皆繪聲寫影,傾筐倒篋而出之。華夷之辨既明,報復之謀斯起,其影響捷矣”。同時宣傳外國民族獨立和淪亡的歷史,“盡印於國民之腦膜,必有歡然興者”。這時,在《新小說》、《新民叢報》、《二十世紀大舞臺》、《繡像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月報》等刊物上,出現了大量傳奇、雜劇和亂彈劇本。這些劇本宣揚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或革命民主主義思想。阿英所編《晚清戲曲小說目》收錄傳奇劇目54種、雜劇劇目40種。阿英又編有《晚清文學叢鈔·傳奇雜劇卷》,共選錄劇本28部,附錄3部。連同阿英所編其他近代文學作品集,重要作品已基本收入。
這些劇本的作者“皆激昂慷慨,血淚交流”,發出了扶危救亡的呼喊。以反對民族壓迫、宣傳改良和革命為其主要內容,歌頌了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讚揚了當時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的代表人物。影響較大的有筱波山人《愛國魂》,演文天祥抗元事;洪楝園《懸嶴猿》,演張煌言抗清事;湘靈子《軒亭冤》、華偉生《開國奇冤》,譜秋瑾及徐錫麟案件;還有描寫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故事,如感惺《斷頭臺》、玉瑟齋主人《血海花》,演法國革命故事。
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傳奇、雜劇也佔有重要位置。如南荃居士的《海僑春》,敘述反美華工禁約運動情況。洪楝園的《警黃鐘》,在《自序》裡指出:“警鐘之編為黃種而作也,故名之曰:‘警黃鐘’”。作品以蜜蜂為喻,借黃封國影射清政府,批評了政府內政不修,外交失策,揭露了列強的侵略野心。如第一齣《宮嘆》〔正宮·玉芙蓉〕:“那強鄰,西並東,白地將人弄。一霎時侵凌逼脅,問何人保護黃封?可知道,外交失策兵開釁;可知道,內政誰修莽伏戎?真懞懂,只博得花糧供奉,作一個么麼世界可憐蟲。”愛國熱情極為強烈。
此外,隨著民主革命的宣傳,產生了解放婦女、提倡女權的作品。如蔣景緘的《俠女魂》、柳亞子的《鬆陵新女兒》、玉橋的《廣東新女兒》、大雄的《女中華》、挽瀾的《同情夢》等。
這時期戲劇作品題材空前擴大,以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的思想代替了舊思想,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進步要求,但大都對農民革命運動持反對的態度,過分強調人民的沉醉不醒,反帝反封建並不徹底。在藝術方面,比較普遍的特點是人物語言激昂慷慨,雄勁有力,代表了“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和“戲曲改良”運動以來的新文風,對傳統的形式有所突破。然而,人物常常是作者思想的傳聲筒,缺乏戲劇性,藝術上的改革成就不高。
近代地方戲與戲曲革新活動
當時在舞臺上廣泛演出的仍是各種地方戲曲。清代乾隆後期各種地方戲曲(即花部)已很盛行,到近代又有進一步發展。花部劇目,據清人記載與現代經常演出的傳統劇目大多相同。京劇在鴉片戰爭以前已形成獨立的劇種。它的二簧腔是宜黃腔同安徽、湖北曲調結合的產物。西皮腔是西北梆子腔在湖北演化的新調。到了近代,京劇進一步成熟,並出現了具有不同風格的流派。京劇從發展中的各地方戲和演唱文學中吸收了大量劇目,崑曲名著和清內廷演出的歷史傳說故事也給它明顯的影響。現存京劇傳統劇目約 12000多種,其中有不少優秀的劇目。這些劇本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軍事鬥爭和社會生活有廣泛的反映。不同程度地表達了人民的要求。如《群英會》、《宇宙鋒》、《慶頂珠》(即《打漁殺家》)、《四進士》、《安天會》、《紅鬃烈馬》、《玉堂春》、《連升店》等都是群眾熟知的劇目。
在戲曲改良潮流中,京劇、川劇、梆子腔等都開展了戲劇的革新活動。汪笑儂是最早配合社會運動改編和創作京劇劇本的藝人。汪笑儂(1858~1918),本名德克金,又名僢,號仰天,滿族人。年輕時中過舉人,後曾任河南太康知縣,因觸怒豪紳而被革職。此後專門從事京劇活動。除改編《哭祖廟》、《將相和》、《黨人碑》、《罵王朗》、《長樂老》、《受禪臺》、《博浪椎》以外,還有以時裝登場的《縷金箱》、《獬豸夢》、《瓜種蘭因》、 《立憲鏡》、 《博覽會》等,在當時已有“改良新劇”之稱。梅蘭芳曾演出反映近現代生活的京劇《鄧霞姑》、《一縷麻》。
川劇改良公會和陝西易俗社是兩個有相當影響的戲劇改良組織。黃吉安(1836~1924)是近代川劇改良運動中的重要作家。他創作和改編的劇本在百種以上,給川劇以重大的影響。他是封建社會的中下層知識分子,多年幕僚生活使他看到當時政治的黑暗,有不少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如《鬧齊廷》等揭露封建社會黑暗;《金牌詔》、《柴市節》等歌頌歷史上民族英雄。此外,還有讚譽反帝愛國將領的《林則徐》,以及配合禁菸的《斷雙槍》、鼓吹放足的《凌雲步》等。
西安易俗社創立於1911年7月,以“擬組新戲曲社編新戲曲改造新社會” 為宗旨。主要編撰人孫仁玉(1872~1935),名瑗,一生總計寫有134齣戲。範凝績(1879~1954),字紫東,編戲60多種。易俗社將戲曲分為歷史戲曲、社會戲曲、家庭戲曲、科學戲曲、詼諧戲曲等5類。
戲曲革新活動主要在大城市首先開展,在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表演藝術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然而,由於片面迎合觀眾的趣味,只追求情節的曲折和形式的新奇,並沒有真正給戲曲指出一條革新的道路。
話劇的興起
近代話劇開始興起,主要是受外國文化的影響。中日戰爭後,上海等地一些愛國知識青年曾經介紹過歐洲的話劇和演出時事新劇。20世紀初留日學生與中國民族民主運動相呼應,受日本“新派劇”(即“壯士芝居”)的影響,較正規地介紹歐洲式的話劇,推進了中國話劇的產生。早期影響最大的戲劇團體是“春柳社”。“春柳社”是留日學生的組織,從1906至1912年在日本的階段稱為“前期春柳”。其影響最大的,也是中國第一個創作的劇本是《黑奴籲天錄》。這是曾孝谷根據林紓翻譯的美國斯陀夫人的小說改編而成的七幕劇,劇本充滿反對民族壓迫的正義情感。1912年在上海組織的新劇同志會,為“後期春柳”。他們經常演出的劇目有:《家庭恩怨記》、 《不如歸》、 《猛回頭》、《社會鍾》、《熱血》、《鴛鴦劍》等。歐陽予倩是春柳社前後期的參加者之一。此後,進化團、新民社、民鳴社、 開明社、 啟民社等職業劇團先後成立。“進化團”是1910年由任天知領導的。任天知是一個隱名的革命者,“進化團”在革命宣傳中起了很大作用。所演出的劇目有:《孽海花》、《宦海潮》、《官場現形記》、《恨海》、《秋瑾》、《徐錫麟》等。這種新的戲劇形式,受到群眾的歡迎。阿英編《晚清戲曲小說目》收話劇16部。這時期演出劇目甚多,但作品多為“幕表戲”,沒有劇本,只靠一張幕表(提綱)演戲,所以沒有多少作品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