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明道

[拼音]:chengren jiaoyu

[英文]:adult education

通過業餘、脫產或半脫產的途徑對成年人進行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延伸,是終身教育的組成部分。它是群眾性的教育,主要物件是廣大社會成年人(包括幹部、職工、農民和其他校外青年),不受文化程度和年齡的限制。由於受教育的主體是工農群眾,故又稱工農教育。由於教學時間以業餘為主,故又稱業餘教育。

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務主要是對現實勞動力進行再教育,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科學技術水平,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的需要。成人教育具有多種職能:

(1)使未受過學校教育處於文盲狀態的人們,補受基礎教育。

(2)使只受過不完全教育的人們,補受初等、中等文化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

(3)使已經受過相當教育的人們,獲得增進、充實新的知識和提高教育的機會。

(4)使任何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能力和興趣,進行學習,發展個性,增長知識、才能和道德修養。

西方成人教育源於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英國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T.莫爾要求教育平等,提出了廣泛的自學和成人教育思想,第一次試圖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對立。隨著17~18世紀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和民權運動的發展,成人教育開始出現於歐洲。1710年英國基督教知識普及協會開始教礦山及工場勞動者讀書識字。1798年在蘇格蘭的諾丁漢設立成人學校。19世紀中葉以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實施了以成人學校教育、大學推廣教育、成人教育社團和成人教育館(所)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當代,成人教育組織已遍及世界各國。

在中國,有組織的成人教育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是中國近代政治經濟變革的產物。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政權,把教育劃分為兒童教育、婦女教育、士兵教育和群眾教育。清朝末年開始創立“為救濟年長失學者”的補習教育。光緒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提出“簡易識字學塾計劃”。1911年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設立社會教育司,推行成人教育。1912~1913年制定公佈的壬子癸丑學制列有成人補習教育。在民國時期,成人教育曾以不同名義(如通俗教育、平民教育、社會教育、民眾教育)和不同內容(如識字教育、補習教育、職業教育、公民教育、科學教育、文藝教育、健康教育等)在各地進行實驗和重點推行。1927~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和老解放區,廣泛開展以農民、戰士和工農幹部為主體的成人教育,普遍建立了各種訓練班、識字班、補習學校、幹部學校以及冬學等,形成了為革命戰爭服務的群眾教育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人教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佈《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確立了各級成人學校在人民教育事業中的地位,保證了勞動人民和工農幹部受教育的權利。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進一步肯定了“成人教育與兒童教育並舉”的辦學方針。

成人教育是多樣性的教育。它的教育形式是集中與分散結合、正規與非正規並存。在中國,它的具體形式一般有:

(1)以文盲為物件的掃盲識字班(組)。

(2)由生產單位和教育等部門所辦的各級各類成人學校,如職工學校、 農民學校、 夜大學等。

(3)中央和地方所辦的廣播電視教育。

(4)全日制高等學校和企事業部門所辦的函授教育。

(5)各種專業、 管理、 行政人員的短期培訓班。

(6)為社會青年開設的職業補習教育。

(7)各種知識、技術講座。

(8)自學(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行辦法》,自學的人通過考試,獲得及格後,發給證書,並承認其學歷)等等。這些形式構成了從掃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成人教育的修業(學習)期限,依不同教育形式從幾周到幾年不等;有的沒有期限,如自學。各級成人教育組織發給的畢(修)業證書,原則上與普通學校具有同等效用。

成人教育是實用性的教育。在中國,它以聯絡實際,因材施教,速成為主,學以致用為原則。在適應社會政治要求和生產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的情況下,並考慮到學習物件在文化、年齡、職業、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分別對成人施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學教育、技術業務教育。在課程內容方面注意精簡集中,學用一致;並充分考慮成人學習特點,講究實際效果。

成人教育是社會性的教育。它的辦學主體是整個社會。在中國,除教育行政部門外,生產管理部門、共青團、工會以及各機關、團體、學校、工廠、企(事)業、農村鄉、鎮基層組織等,都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統籌安排下,分工負責,通力協作,舉辦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工農(或職工、農民)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協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等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力量,保證成人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章

成人教育立法的原則法律常識成人教育立法的發展趨勢法律常識什麼是成人教育立法法律常識成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