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推進系統
[拼音]:Jiang Kui
南宋詞人、詩人。字堯章。人稱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自幼隨父宦居漢陽,成年後曾出遊揚州,旅食江淮,來往湘、鄂等地。30多歲時,在長沙結識詩人蕭德藻,蕭氏很賞識姜夔的文才,便把侄女嫁給了他。隨後姜夔依蕭德藻寓居湖州(今屬浙江),卜居弁山白石洞下。
經蕭德藻介紹,姜夔袖詩謁見楊萬里,楊稱其“於文無所不工”,並介紹他拜會范成大。姜夔自此同一些名重一時的詩人結成翰墨交誼,不斷往來於湖州、杭州、蘇州、金陵、合肥等地。紹熙二年(1191),他冒雪赴蘇州石湖別墅訪范成大,應約寫成《暗香》、《疏影》兩首傳世名作。
40歲左右與世家貴胄張結識交好。此後他長期寓居杭州,浪遊浙東、無錫諸處,主要依靠張資助。姜夔後來回憶說:“十年相處,情甚骨肉。”姜夔多才多藝,詩詞而外,還擅長書法,精通音律。他懷有用世之志,但困躓場屋,不能一展其才。曾於慶元三年(1197)向朝廷上《大樂議》、《琴瑟考古圖》,建議整理國樂,未得重視。其後兩年,又上《聖宋鐃歌鼓吹》,獲詔免解參加禮部進士考試,未中。嘉泰年間辛棄疾被當局起用籌措北伐,姜夔寫詞表示激勵,兩個唱酬甚歡,姜夔詞作深得辛氏讚賞。姜夔雖文名籍籍,卻終身沉淪,晚年朋輩凋零,生活益加悽苦,死後竟不能殯殮,賴有友人張羅,才把他葬於錢塘門外。
姜夔生活在宋金對峙、南北妥協時期。南宋王朝忘懷國恥,一味歌舞湖山。在這種政治氣候下,姜夔一生過著湖海漂零、寄人籬下的生活。他既未淪入底層,更廣泛地接觸社會,也缺乏奮力匡時濟世的雄心,於是不免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氣”中消磨年華,因而他的創作視野較狹。不過,姜夔布衣終身,為人狷潔清高,“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陳鬱《藏一話腴》)。他的作品不傍他人門戶的氣韻,當和這種身世個性和修養有關。
姜夔詞有的詠歎時事,如〔揚州慢〕反映金兵侵擾後江淮一帶的荒涼,〔永遇樂〕“雲隔迷樓”激勵愛國志士澄清中原;有的作品感念舊遊、描寫旅況,如〔玲瓏四犯〕、〔探春慢〕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襟懷落寞、身世悽苦;有的作品眷懷戀人,如〔長亭怨慢〕、〔踏莎行〕,寫得執著莊重,一往情深;有的作品託物寄情,如《暗香》、《疏影》。這兩首詠梅詞託喻君國,感嘆今昔,時而舊日豪情一氣流走,時而對梅憶舊情意深長。張惠言認為這二首詞“以二帝之憤發之”。姜夔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中原殘破的時代課題,但這類作品不太多。其餘多是吟詠湖山、感喟身世、追懷舊遊、眷念情遇之作。
前人對姜夔在詞史上的地位評價甚高,譽為“如盛唐之有李杜”(陳銳《袌碧齋詞話》),“文中之有昌黎(韓愈)”(《詞林紀事》引許昂霄語),“詞中之聖”(《七家詞選》),或有偏愛之處。張炎用“清空”二字概括白石詞格,說“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詞源》)。姜夔詞風神瀟灑,意度高遠,彷彿有一種冷香逸氣,令人挹之無盡;色澤素淡幽遠,簡潔醇雅,能給人以隱秀清虛之感;筆力疏峻跌宕,言情體物,善用健筆雋句,造成剛勁峭拔之風;講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韻響,諧婉動聽,他有17首詞自注工尺旁譜,是研究宋代詞樂的珍貴資料。郭《靈芬館詞話》說他“一洗華靡,獨標清綺,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頗能道出白石詞的獨特個性。姜夔寫作態度嚴謹,注重藝術琢練,其詞風很受南宋晚期的騷雅派和清代浙派詞人推崇。
姜夔寫詩初學江西詩派,後又承受唐詩的影響而自出機杼,楊萬里把他比為晚唐陸龜蒙,稱其詩“有裁雲縫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聲”(《直齋書錄解題》引)。白石詩或寫跋涉川陸的奇險經歷,如古體《昔遊》;或寫邊疆民族的風俗習尚,如《契丹歌》,筆墨渾樸,章法開闔頓宕,寫景狀物較有氣魄。七言絕句如《除夜自石湖歸苕溪》、《湖上寓居雜詠》等,吟詠漂泊生活,描摹湖山勝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雋,韻格瀏亮婉轉,很有詩情畫意。但其詩名為詞名所掩。
姜夔工於詩,所作《白石道人詩說》汲取前人的經驗,又含有自己的創作體會。其中也講“詩法”、“活法”,但更強調“吟詠情性”、“自然高妙”、“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等,雖承受江西詩論的影響,卻能超出江西詩論。此書篇幅不長,但能集中講述詩的理論和技巧,於一般詩話外獨樹一幟,頗受後人稱許和重視。
著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四部叢刊》本,《白石詩說》(《白石道人詩說》)附刻集後。《續書譜》有《叢書整合》本、《絳帖平》有《四庫全書》本。今人夏承燾有校輯《白石詩詞集》、《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集中存詩180餘首,詞8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