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

[拼音]:Sanlunzong

中國隋唐時代佛教宗派。因據印度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三部論典創宗而得名。又因其闡揚“一切皆空”、“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後秦鳩摩羅什傳譯《三論》,盛倡龍樹、提婆之學,為創立三論宗奠定了理論基礎。其弟子僧肇撰《不真空論》等,闡發萬物緣生性空的理論,進一步確立了三論宗義。後來,南朝劉宋時僧朗將鳩摩羅什、僧肇的學說傳入江南。僧朗弟子僧詮,僧詮門人法朗,數代相傳,教義漸趨成熟。法朗門人吉藏集鳩摩羅什、僧肇、僧詮、法朗等人的三論學說的大成,創立三論宗。吉藏門下有慧遠、智、碩法師等,碩門人有元康,繼續弘揚“三論”。但是流行不久,該宗即漸趨衰微。

三論宗的基本思想是“一切皆空”論、二諦說和中道觀。

“一切皆空”論

龍樹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切法”,即宇宙萬物。意謂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無一不是各種“因緣”的合成體,離開因緣,便無一切事物。宇宙萬物由於是各種“因緣”合成,只是假相,沒有真實的“體性”,因此都是“空”的。“空”並不等於什麼都沒有。由各種因緣而生起的宇宙萬物的現象是有的,雖是“假有”,但終究還是有的;所謂“空”是現象的“體性”空。僧肇認為,緣起有並非真有、實有,而是“假有”;“假有”即“不真”,“不真”故“空”。這是三論宗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三論宗認為,不僅現實世界是空,彼岸世界也是空的。“生死及涅槃,二俱無所有”。“生死”,即“出道輪迴”,實指現實世界。“涅槃”,指佛教追求的彼岸世界的最終歸宿處。此岸世界的“生死”和彼岸世界的“涅槃”,都是“空”的。“若當有法勝於涅槃者,我說亦復如幻如夢!”若果還有勝過涅槃的,也同樣是“空”的。

“二諦”說

龍樹認為,“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世”生滅不息,“俗”虛假不實。這裡的“第一義”,也稱“勝義”,含有最高、究竟、徹底、最勝等意思。“諦”,意謂“真實”宇宙萬有。其意是說現實世界,都是虛假不實的“世俗”之法,而愚昧無知的凡夫,卻誤認為是“有”,是“實”(“諦”)。具有智慧的“菩薩”聖者,則能洞知“世俗”之法都是“空無自性”的,此種“自性空”義,是最真實(“諦”)的。一切諸佛都依照“二諦”為眾生說法。如若不能真正了知、分別“二諦”的道理,就不能洞知甚深佛法的“真實”之義。吉藏撰寫 3卷本的《二諦義》,闡發“二諦”說,宣揚唯心主義的認識論。

“中道”思想

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因緣所生法”,指宇宙萬物。由眾因緣而生起的宇宙萬物,是沒有“自性”的,所以是“空”的;宇宙萬物,雖無“自性”,卻有假相,所以又都是“假名”有;“空”則非常、非有,“假”則非斷、非空,所以稱為“中道”。吉藏說:“二是假名,不二為中道;中道即是實相。……不二(而)二,名為二諦,二(而)不二,(名)為中道。”“不二”是謂二者不可偏廢,這也就是“中道”。而“中道就是實相”,即既“空”又“假名”有,反映了世界的真實相狀。這是通過相對主義論述的唯心主義。

吉藏門人、朝鮮僧人慧灌將三論宗學說傳入日本。此後慧灌弟子智藏、智藏弟子道慈相繼來中國學三論學說,回國傳播,使此宗在日本奈良時代極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