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部門內部的商品流通
[拼音]:Fuliye
[英文]:Franois-Marie-Charles Fourier (1772~1837)
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生平和著作
出身於一個富商家庭,只受過中學教育,長期在里昂等地經商,當過商業僱員、推銷員、中間商人和經紀人。在1793年雅各賓黨人和吉倫特黨人的內戰中破產。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日益顯露的社會矛盾引起傅立葉的注意,他開始研究人類社會制度,尋求“醫治社會疾苦的藥方”。90年代後期,他轉變成空想社會主義者。主要著作有《關於四種運動和普遍命運的理論》(1808)、《宇宙統一論》(1822)、《經濟的和協會的新世界》(1829)等。
社會歷史觀
這是傅立葉學說的重要內容。他主張研究社會機體的全部程式和序列,研究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把經濟因素作為劃分歷史時期的出發點,把生產和生產的性質作為劃分歷史時期的基本標誌,認為迄今為止的社會歷史經歷了矇昧時期、宗法時期、野蠻時期和文明時期四個階段。傅立葉說,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服從於一般的成長規律,人類社會的全部程序和每個階段都有上升時期和下降時期。每一個社會在走完它的年富力強的歷程之後,便會進入老年階段,代替它的將是一個生氣勃勃的新社會。沒有純粹的社會,每個社會都存在舊制度的殘餘和新制度的萌芽。社會是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社會運動是不斷進步的運動。傅立葉的社會歷史觀中的珍貴的東西是唯物主義因素和辯證觀點。但是,他總是宣揚天才創造歷史的唯心主義,他把來自“人的本性”的“情慾引力”說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
傅立葉對“文明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提出要懷疑這一制度的必要性、優越性和永恆性,預言這種制度必將為更高階的社會制度所代替。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工業制度具有反社會的性質,每個人都處於同集體不斷戰鬥的狀態。“文明制度”下的“工廠主階級”和“一無所有的階級”存在著利益衝突。在“文明制度”的延續期,“人民全體都是富人的奴隸”。貧困是“文明制度”的不治之症,在“文明制度”下,“貧困是由富裕產生的”。資本主義工廠是“溫和的監獄,僱傭勞動制度是復活了的奴隸制度”。傅立葉歷數資本主義商業的罪惡,對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哄抬物價、摻假摻雜等揭露得淋漓盡致。在1825年第一次經濟危機爆發時,傅立葉就指出危機的必然性,第一次正確地把經濟危機叫作“生產過剩引起的危機”。
理想社會
和諧制度是傅立葉的理想社會。整個社會都成為協作社或自願的組合──法郎吉。由於勞動義務普遍化、家務勞動社會化、生產合理組織和科學技術成果廣泛運用,生產力將迅速發展,產量將大幅度提高。在和諧制度下,競爭將被競賽所代替,舊式分工將被自由選擇工種、經常調換工種和“短時工作”所代替,僱傭勞動將被精神的和物質的引力所激起的熱情勞動所代替,勞動將從痛苦成為一種享受。在和諧制度下,城市和鄉村相結合,農業勞動和工業勞動相結合,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社會成員將得到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婦女將得到全面解放。
侷限性
但是,傅立葉不主張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他提出資本家和工人都入社,財產都入股,收益按勞動、資本、才能分配,他宣稱“階級融合乃是協作結構的基礎之一”。傅立葉寄希望於富人的慈善心和統治者的明智,幻想通過小型示範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
參考書目
維·彼·沃爾金著,汪耀三等譯:《傅立葉的體系》,《傅立葉選集》第3卷附錄(2),商務印書館,北京,1982。